清华大学再次给予4名文科生最高60分优惠

2009年04月20日 来源:京华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去年,少女作家蒋方舟因为获得了清华大学60分的特殊自主招生政策优惠,引起了社会关注。昨天,在清华的校园开放日上,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表示,今年学校又给了4名考生这样的特别优惠,但其中没有北京考生。

■关于最高加分 

幸运儿全是文科生

昨天,孟芊首次就60分优惠的自主招生给予明确答复,今年获得这项特殊加分政策的考生全国共有4人,且全是文科生,没有北京地区的考生。其中,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张莹嫇(míng)笔试第一部分的成绩位居全国前5名,杭州二中张祎喆笔试第二部分成绩也属于全国前列。为避免给考生增加压力,清华未透露另外两名尚未被媒体曝光的考生情况。

据悉,全国共有20名在自主招生考试中的最拔尖人才入选了清华的综合考试,这其中有一名北京考生入围。综合考核由4位博士生导师和1位学生管理专家组成,他们可以采用任何需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上不封顶。最终,这4名考生打动了专家组,让专家组相信他们具备显著超出一般考生的特点。

为何获得60分优惠资格的全是文科生?孟芊解释说,此次自主招生考试中也发现了很多拔尖的理科人才,但是他们本身已经有保送生的资格。比如在第四科目的数学测试中,在不包括白卷考生,其他考生平均分为16分(满分为100分)的情况下,有考生取得了92分,“这份试卷当时在阅卷办公室传阅多日,也许数学系的研究生都做不到这样的水平。”

■关于专业 

心理学增加机动名额

今年首次招生的心理学方向成为昨天校园开放日上家长关注的焦点。该专业在全国只投放了10个左右名额,许多家长都认为这个专业的计划太少。

孟芊解释说,由于心理学第一年招生,不好预计报名情况,所以暂时投放了少量计划,但是学校预留了机动名额给心理学。若报名情况好、学生素质高,将会用机动名额录取。目前心理学没有设定录取人数上限。

二次招生专业有望增加

新生报到时,他们还希望有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去年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等专业面向校内新生进行二次选拔,孟芊表示,今年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增加二次招生专业。

去年清华这4个专业各提供20个二次招生计划。其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报名最火热,报名与录取比例达7∶1。

■关于教学 

知名教授做“钱班”班主任

今年开设的“钱学森力学班”,规模将在20到30人间,该班将有专门的课程体系,配备最优秀的国际化师资力量,小班授课,并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由于该班的目的是培养顶尖人才,绝大部分同学将一直攻读到博士学位。

为了给“钱学森力学班”更多的学术氛围和指导,在本科期间,就将由院士或者即将成为院士的高水平知名教授亲自做班主任。

■关于未来 

三成学生将出国交流

今年清华特别提出,在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时,30%的本科生(每年1000名左右)具有海外经历。即今年入学的考生在大三左右,有三成将去国外交流。

清华大学今年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京大学等20所大学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目前清华拥有50余个交换生项目。

据悉,2009年的秋季学期,清华将选派110多名同学赴海外32所知名大学进行交换学习。

■高分人物 

张莹嫇:数学基本满分

1.6米多高的张莹嫇很阳光,骨子里带着些男孩子的豪气、直爽,从高一起,张莹嫇连任两届学生会主席。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书面测试中,她是四川省第一名。和6人一组参加集体面试不同,她获得了单独面试的机会。教授们请她谈谈对就读清华有什么看法、平日有何兴趣爱好,张莹嫇滔滔不绝讲起自己平日喜欢看书、运动,从初中开始就在各种英语竞赛中披金挂银。面试结束,张莹嫇向老师敬礼时,没想到5名教授给她的面试成绩打出了当天的最高分,更让她没想到的是,教授们还向她递名片,邀请张莹嫇就读自己指导的专业。

“太聪明了!太优秀了!太勤奋了!”英语老师这样表扬她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张莹嫇高考上清华分数线完全没有问题,降低60分对“学习能力超强”的她来说荣誉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过去的几年,她的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三。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的是,就读文科班的张莹嫇数学小考、大考一般都是满分150分,英语很少低于140分。同样,她的语文、文综成绩也让很多同学难以望其项背。

张祎喆:毛遂自荐成功

去年清华大学进行自主招生报名,张祎喆作为文科生在年级里排第6名,没有能够进入校荐的程序,于是她毛遂自荐向清华大学发去了材料。连她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次毛遂自荐竟然让她拿到了最大奖。“我也感觉自己像是被馅饼砸中了。我根本就没想到能拿到这么多降分。”

今年元旦,在清华大学组织的自主招生笔试中,张祎喆一鸣惊人:综合卷拿到了A+,她还获得了单独面试的机会。在半个小时里,她一一回答了5个考官的一连串提问,从《四库全书》说到《二十四史》,从人肉搜索说到巴以问题。张祎喆坦然地告诉考官,她是个和同龄人比知识面广的学生。

新闻传播和国际关系是她向往的专业,从初中开始,张祎喆就迷上了白岩松,最喜欢他主持的《中国新闻周刊》;进入高中阶段,每天都看《参考消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阮次山也是她的偶像。

“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我就会冲出去。”她这样形容自己的性格。

本报记者 周逸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