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美好蓝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工作综述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各界踊跃建言 共绘美好蓝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轮征求意见工作综述
“高考理应承担维护社会公平、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这是社会大众对高考的重大期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07级研究生库晓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座谈会上,述说着对教育发展的理解与期待。
正在研究制定的《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规划纲要》制定工作,要求在制定过程中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自1月7日启动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总整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累计编发《<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每日情况报告》近300万字。
引发民众热议
“1月8日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特别激动,觉得自己作为一名30多年在边远农村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把对农村教育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写出来,为《规划纲要》提供一点素材。”从小学教师、小学校长到初中校长、学区教研员,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乡中泉学区教研员魏烈天从未离开过自己热爱的农村教育事业。于是,他拿出方格信纸,一写就是60多页,从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到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连春节都没顾上休息。“大家都把问题分析得详细点,建议提得具体点,《规划纲要》也会更符合实际。”魏烈天说。
公开征求意见公告1月6日发布后,社会各界热烈响应。为进一步问计于民,《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于2月6日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布公告,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4个方面20个重大问题,继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统计,1月6日至2月底,社会各界人士向教育部发送电子邮件1.3万多条、向教育部寄送信件1100多封、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1.1万多条、教育部“我为纲要献计献策”征文1300多篇、中央重要媒体刊发重要文章和意见建议近600篇。这些汇聚在一起的智慧和力量,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件,凝聚着大江南北一颗颗关注教育、关爱教育的赤诚之心。
湖北省监利县教育局局长张晓冰,以一位普通读者的身份,给本报分3次寄来18份意见建议,共计40页纸,长达万言。他在信中说,看到《规划纲要》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非常兴奋。作为基层教育行政工作者,他深感现在中央决策科学民主,希望新的《规划纲要》结合中国实际、符合时代发展特点。
在韩国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张雷生,寄来了专业性很强的征文,并于1月10日在在韩中国留学生博士联谊会上发起积极为《规划纲要》献计献策的倡议。短短一周时间,就有近200名留学生通过MSN、QQ留言、电子邮件、电话、信件等形式积极参与。“作为在海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在外面学到的、感受到的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回馈给祖国。”张雷生说。
河北省石家庄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石立山和13位同在第七休养所的老战友,都已年逾七十,他们联合给本报寄来了5000余字的《关于如何进一步搞好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并在文章首页郑重地签上了14个名字。
“‘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作风,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强决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同。大家对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有很强的信心。”《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调研组组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说。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