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副院长回应招生潜规则 三试以录像为依据

2009年02月23日 来源:国际在线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对留学生不照顾

记者:有考生考了好几年仍然不放弃,对此您有话说吗?

王劲松:我想说,选择来电影学院,就需要把表演当成一种职业和理论研究。如果盼望一夜成名,可以选秀,或者直接拍电影,没必要趟这独木桥。

记者:考官希望一张“白纸”?还是“有经验”的占优势?

王劲松:有过表演经验的考生临场发挥上会更稳定。有的考生面对激烈的竞争显得太拘谨了,需要练练胆量。

记者:今年有四个留学生进入复试名单?

王劲松:对留学生不会给予特殊照顾。只是,他们如果通过三试的话,对文化课成绩不作要求。

小道具大用场

“耶,可以去交钱了”,初试榜单前,一位男生惊喜地尖叫。他叫小成,从西安来北京,这已经是他最近两周来参加的第六所艺术院校的考试了。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的表演系他都过了三试。而北电初试成功让他前所未有地兴奋。

和小成一起来北京的还有另外三个男生,结果只有小成出现在复试名单里。小成说,他们几人住在东棉花胡同的一间小平房里,每人每天40块钱房租,条件很艰苦,不过他们不在乎,“我们过些天还要再去中戏试试。”

小成随身的书包里装了很多小物件,牙膏、牙刷、杯子、纸、笔,甚至还有小木棍。“我就想着万一考试的时候能用上,这些小玩意儿没准能充当个道具,结果还真派上用场了”。初试时,小成所在的小组集体小品的题目是《劳务市场请保姆》,小成安静地站在一旁,手里用两根小棍举着一张纸,写着几个大字“谁家要男保姆”,基本没说台词,没想到就过关了。

只是给自己一次机会

小张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自黑龙江。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北电表演系的考试,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我对表演有一些兴趣,但不是那么大。如果所有考试都没通过,我就回去好好复习高考了。”她说的“所有考试”,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甚至包括上海艺术学院的表演系考试。

昨天上午,小张从北影张贴的榜单中知道自己通过了初试。今天,她还将去中国传媒大学查看自己是否过了初试。

“我到北京快10天了。我爸妈跟我一起坐飞机过来的。”小张并不清楚这些日子的具体开销,“大概1万块钱吧。”这还不包括她此前去上海上了半个月考前台词、朗诵辅导班的费用。

忌夸张 避免“笑场”和“扫台”

集体小品主要看考生组织行动的协调性,即小品的表演要符合人的行为逻辑和情感逻辑,在这个基础上表现自己鲜明的个性。有些考生急于求成,做一些做作和夸张的动作,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些考生表演的时候笑场,或者“扫台”,不能投入到表演的状态中,这些都应该避讳。以静制动,大家都乱的时候默默地思索,反而效果更好。在静和动之间能够协调平衡,才是我们要挑的人才。

妆容打扮

避浓妆 勿戴有色隐形眼镜

考生化浓妆,会让考官缺乏对真实外表的判断。戴着有色隐形眼镜,比如美瞳镜片,使黑眼球看起来更大,考官会请考生卸妆和摘掉眼镜再进考场。这些在三试的时候会更加严格。对自己外表的设计也是考生艺术创作力的一部分,打扮得俗气或高雅,也是考官对她形象气质的判断依据。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