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文理分科降低国民素质 河南师生热议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永新在深圳的“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炮轰文理分科制度,批驳文理分科降低民族的整体素质,导致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一时间引起各方热议。
校方
取消分科不是关键所在
不少人对文理分科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分科后,选文科的学生彻底不会理化生,选理科的学生不再学政史地。其实,分科后理科和文科的科目学生都在学,只不过学习的深浅程度不同,因为高二下学期期末还有会考,会考要考所有科目,所以即使分科了,学生仍不会全部丢掉非选择科目。
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马玉霞说,过早分科会对学生的人文情怀或是科学精神的感染力有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取消文理分科,也未必能让学文科的学生变得富有科学精神,让学理科的学生变得有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属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内容。这跟教育理念、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关,跟教育的大环境相关。
学生
应试大棒下,我感谢文理分科
教师
由6门变9门学生负担加重
“文理分科有利有弊,不过从目前来看,取消文理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郑州五中语文老师王勇认为,学生9门功课全面用力学生负担太重。
高二学生高铭说,现在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到校,晚上写作业熬到很晚,如果再增加3门功课,负担肯定会加重。“我对物理、化学一窍不通,但喜欢写作和历史方面的东西,选文科也是为了逃避物理、化学。”高铭说,班上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文科就是为了不学理化生。
在王老师看来,如果取消文理分科,让没有任何学理细胞的学生去学理化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折磨,并不一定能达到提高科学精神的目的,还可能会影响和压制个人在某方面具有的天赋。
专家
通才是趋势,但尚需时日
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王国平认为,中国教育的关键在于,现行考试机制很难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强迫感,制约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造成创新型人才的匮乏。这其中,文理分科有一定影响,但是想只依靠取消文理分科来解决这些弊病,实在是舍本逐末。
美国大学讲究通才教育,中国追求的是专才,这是教育效益决定的。现在社会需要大批人才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文理分离能够快速培养有专长的人才。
不过,王国平博士指出,从培养专才向造就通才发展是未来的趋势,普通高中的会考和高考,就是体现着基础教育和选择教育考核的两种渠道。
但是,如果大学培养目标没有纲要性改进,没有更多综合性大学出现,没有更宽松的高中与大学接口,没有国家对人才结构的根本性需求转变,取消文理分科,培养通才的时机就不够成熟。郭东懿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