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舞弊事件频发 道德与制度建设都不能缺失
2008年07月29日
来源:甘肃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针对天水出现的高考舞弊事件,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这既有制度上的漏洞,也有社会道德建设的缺失。维护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不仅需要完善高考制度,还需要倡导社会道德建设。
一位家长认为,这几年替考案频发,不仅对广大考生不公平,更是对社会风气以及年轻人心灵的腐蚀。要根治替考现象,就必须尽快查堵制度漏洞,加强学生档案、户籍管理,比如在考生报名和信息采集时可以采取指纹识别方式,学生电子信息一经录入就不能更改等等,从制度上、技术上堵塞漏洞。
另一位学生家长认为:高考移民之所以“暗流汹涌”,无非是教育体制不完善的体现。因为东西部教育投入和水平参差不齐、高招政策和分数线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这个公共政策本身就背离了公平公正的本质。
一位刚从马来西亚回来的留学生说,在国外,学生考试不及格现象很常见,但很少有在考试中作弊的。因为学生一旦有舞弊行为,不但会受到严肃处理,还将在信用档案上留下永远的污点。在国外,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考试舞弊怀有强烈的耻辱感,这种羞耻感不仅有来自制度的宣示作用和“严刑峻法”的威慑力,更多是来自长期道德建设对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甚至来自个人的坚定信仰。所以久而久之,耻辱感积淀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行为,使他们对一些哪怕是明显的“制度漏洞”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在一些道德建设卓有成效的国家,人们普遍以“钻漏洞”为耻、为不屑。当下,我们需要深刻反省传统的道德教育为何难见实效,为什么不少教师、学生对考试舞弊缺乏最起码的羞耻感?这说明了我们社会道德的缺失!治理高考舞弊事件,开展广泛的社会道德教育和培育,也许是一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