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名校在沪招生不乐观 专家忠告:淡化地域观念

2008年07月15日 来源:文汇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外地名校在沪招生不乐观,专家忠告上海考生应淡化地域观念

 

    昨天(7月14日,下同),2008年高校招生一本院校开始征求志愿,经过平行志愿录取和降分录取等阶段后,在沪招生的100所一本外地高校中,仍有52所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其中不乏著名高校,这种现象再次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上海考生读大学还需淡化地域观念。

 

  外地名校也征求志愿

 

    与往年一样,今年零志愿的北大、清华每年在沪招生的分数仍然居高不下,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处于北京和江浙等地的名校投档线仍然较高,中国人大的理科分数线和复旦大学一样,文科分数线甚至超过了复旦。

 

    但是,还有很多外地高校在上海招生情况仍不理想。经过一本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理科有15所外地高校、文科有10所外地高校竟然没有招到1个超过一本线的考生,在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各高校一本投档线,这些“0上线”高校投档线为空白,令学校也非常尴尬。

 

    为了鼓励考生报考外地高校,市教育考试院对线上生源不足的高校,进行考生加20分投档,文科最低可达451分,理科最低可达447分,而且考生填报的4个外地高校志愿都享受这样的优惠。即使这样,仍然有52所外地高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进入征求志愿阶段,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高校”的部分专业也赫然在列,此外还有一些高校是“211高校”。

 

  考生乐于“足不出沪”

 

    今年上海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不再像往年那样,强制考生报考一所外地院校,但是与往年一样,上海在户口、助学贷款等方面给予报考外地高校的考生不少优惠。同时,外地高校非常青睐上海考生,认为上海考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除了北大、清华在沪扩招,一本的武汉大学今年特别在沪增加了60个招生计划。

 

    “宁读上海二本院校,不读外地一本高校。”这样的想法在一些上海考生及家长心中仍然存在。除了上海考生的恋家情结,家长意见也起了很大作用,在采访中,不少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到江浙一带读书还可考虑,到西北、东北等太远的地方,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外。也有考生告诉记者,在上海读书,就业的时候可以“近水楼台”,如果从外地回来找工作,毕竟增添了一些麻烦。

 

    因此,除了北大、清华、港大等名校,考生乐于“足不出沪”,集中填报本市高校,导致本市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居高不下,竞争日趋激烈,而外地高校却“吃不饱”,“如果考生能够选择外地高校,同样的分数可以被录取到更高水平的高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何乐而不为呢?”本市一位教育专家告诉记者。

 

    外出求学能博采众长

 

    本市一所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在班级的学生中,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学生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独立面对大学生活,经过四年锻炼,到毕业时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她相信,如果上海考生能够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情,另一方面也是增强适应能力的好机会。

 

    此外,专家也指出,“足不出沪”不利于考生的发展。外地很多高校都是著名高校,学术水平高,集中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生,这样的求学环境,给了考生博采众长的机会。

 

    考生集中报考本地院校,对于高校的发展也不利。专家指出,高校发展必须经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才能避免“近亲繁殖”,在文化的碰撞中,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才能进步,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考生眼界应该更开阔

 

    “今年征求志愿的高校中,外地高校缺额数少于本地高校,这是可喜的,但是我们认为,考生报考外地高校应该更踊跃!”市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虽然参加征求志愿的学校绝大多数是外地院校,但这些院校、专业都是重点大学或重点专业,不少还是“211工程”大学,甚至是“985高校”,办学实力较强。“外地院校在沪安排的招生专业有的是上海需要的紧缺专业,有的是上海高校未开设的专业,就业前景好,外地高校中,即使与上海高校相同的专业,也有其特色和优势。报考这些学校和专业,毕业后可能成为抢手人才,今后可在上海的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对于一些考生和家长“足不出沪”的观念,专家指出,到外地高校就读,能够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社会经验,对今后进入社会后尽快胜任各项工作是大有好处的。考生应该要抛弃地域观念,更加踊跃填报外地高校。(作者:李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