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对高校新增专业的观察与思考(图)

2008年03月12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特别关注】

对高校新增专业的观察与思考

  ■朱建华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的高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定位、培养层次、培养目标等都会影响到高校专业的开设。在国家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专业的开设,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已成为高校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纵观近几年高校新增专业的设置情况,发现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有意识地调控高校专业的开设,通过不同高校之间的专业开设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研究型高校新增专业以高精尖为主

  我国研究型大学多为“211工程”和“985工程”类高校。“211工程”类高校的发展目标,是学科和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985工程”类高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让高、精、尖专业的开设向“211工程”和“985工程”类高校倾斜,是教育部近年来的工作要点的具体体现,同时也符合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

  近几年新增的与“核工程”方面的有关专业,多集中在研究型大学。如2007年教育部同意增设的与“核”有关的“核工程与核技术”等20个专业,多集中在“985工程”类高校中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核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核分析与核监测、核设施及辐射环境的辐射剂量监测、辐射相关医疗过程和核能领域的物理分析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主要去向为核医学等核技术应用部门以及核能领域的相关部门。

    地方新兴本科院校成新增专业主体

  近年来,我国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有208所,约占新建普通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多是在专科院校基础上扩充、合并、升格而成,有的新建本科院校还合并了一些中专学校。研究型大学大多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专业和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而新建的本科院校多定位于教学型大学,面临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学科建设。

  近年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每年高校新增专业的主体。如河南的黄淮学院2007年新增本科专业达到9个,平顶山学院新增专业8个,这在河南省的高校发展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上海27所高校2007年新增的60个本科专业中,其中48个专业是上海市直属的22所院校中新增加的专业。2007年湖北地区41所院校共计新增普通本科专业76个,其中6所部委高校新增9个本科专业,19所省属高校新增40个本科专业,16所独立学院新增27个本科专业。

  笔者了解到,一般省属地方高校新增专业多为文科类专业。以办学地点位于湖北的41所院校2007年新增的76个本科专业为例,按照专业所在的学科门类统计,文学类专业共有16个,而在这16个专业中,孝感学院等19所省属高校则占了13个,这19所院校多为地方院校,办学地点不在省会城市。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文科类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较为困难有一定的关系。

  前些年,独立学院是高校每年新增本科专业的主体,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在具备一定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相应的教学条件之后,同样面临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开设理工类等办学成本相对较高、周期相对较长、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既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也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2007年,独立学院新增专业已经明显地呈现出这一特点。

  市场需求催生新兴专业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高校专业增设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结合院校自身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从近几年高校新增专业来看,新专业多属于新兴行业,属于社会急需相应的专门人才,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市场需求催生新兴专业产生。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的开设和人才的培养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因此,根据社会需求高校每年都有新增专业或调整专业。

  近几年高校在申请新增专业时,更注重办学优势和特色。在注重与学校长期形成的学科特色相结合的同时,新增的专业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例如,从我国目前发电结构来看,煤电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单纯依靠煤电经济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由于技术问题成本极高,水能受自然环境和气候影响较大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未来的30年内这些新能源不具备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条件。将核能与以上所列的能源形式相比较,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核电在我国将得到蓬勃发展,这也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与“核”有关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又如,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更加受到关注,为适应国家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风景园林人才队伍的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在暂停招生10年之后,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又申请恢复开设了这一专业。

  新兴专业呈现出学科交叉性

    尽管目前高校的专业越分越细、越开越多,但近年新增专业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新兴专业呈现出的学科交叉性,折射出社会对高校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2007年,教育部批准全国52所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该专业也是2007年新增最多的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同一般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很多不同:从教学内容来看,该专业既开设语言方面课程,也开设文学、文化方面课程;既教授语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也教授语言教学技能;既开设中国语言、文学文化课程,也开设外国文学文化课程。再如“音乐治疗专业”,这是一个由音乐艺术、心理学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学科性质对该项工作从业人员的个人条件提出了特殊要求,既不同于音乐专业工作者,又有别于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

  同时,新兴专业开始向流行时尚方面靠近。高校新兴专业在更多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从“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关注人的健康与发展。例如,“休闲体育”这一新增专业与传统的竞技体育有很大的差别。传统的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标,而“休闲体育”则是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人文社科、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休闲体育专业理论,具有一定运动技能专长,能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产品策划与设计、指导与推广工作,以及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校新增专业,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以免造成同一地区盲目重复开设专业的局面。控制的直接结果是,一些新专业在同一地区内只是在个别高校试点。例如,2007年教育部同意16个院校申报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自2008年起开始招生,而另外18个院校申报的“数字技术专业”没有通过审批。又如,云南财经大学将开设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07在云南省高校中批准的唯一一个该类专业;重庆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重庆师范大学的“艺术教育专业”、四川外语学院的“印地语专业”、“翻译专业”以及四川美术学院的景观建筑设计等5个专业等,都是在这些高校中首次开设的。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河南省高校第一个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河北师范大学获批的“书法学”本科专业,在河北省高校中首次出现,而全国开设“书法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仅5所,其余4所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

  高校的新兴专业多是由市场需求催生的,但有市场需求的新兴专业,未必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方面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另一方面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也有待于市场的检验。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核心在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没有过硬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就谈不上过硬的高等教育质量。应该说,高校新增的专业,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两次的检查和评议,都具备开办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的办学条件。但是,新兴专业毕竟还有一个建设和探索的阶段,因此决定了对新兴专业的评价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12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