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毕业不愁高薪 北大有压力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里的教育方式跟内地是完全不同的。”刘小璐是港大金融系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对在港大的3年学习生活深有感触。之前,港大安排她在复旦大学读了一年预科。
她说,在港大学习自主性很大,“学校将不会规定去选择某些课程,而是提供了许多专业的课程,以及其他学科的拓展课程,自己可以选择那些未来发展需要的。”
港大学生一般要做5件事:“学习”、“上庄”、“住hall”、“兼职”和“拍拖”。其中上庄即是参加学生社团,能够很好地培养自身的领导和组织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积累经验。“住hall”即是住宿舍,港大每间宿舍都有自己独特的舍堂文化以及良好的学生自主管理。
港大提出并倡导的“全人教育”,要求学生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要强。除了中文、日语等极少数专业科目外,港大所有课程授课和笔试语言均为英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郑晓齐教授介绍说,港大学生最大的体会和感受就是学校特别尊重他们。这一点,刘小璐深有体会。“比如转系这么大的问题,只要你写一封理由充足的信就ok了。”
“相反,内地大学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跟港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对学生重视不够,投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利益。”郑晓齐说。
北大:已经感受到压力
港大:毕业生不愁高薪
港大毕业生更牛
已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北大应届毕业生罗冰清说,找工作过程还算顺利,不过,她同学中至今仍有几个人没有落实工作。
北大2006年共有7700余名毕业生,除了考研和出国,预计实际参加就业的约4600人。作为其中的一员,罗冰清告诉笔者,北大的许多学生已经感受到找工作的困难,其中就包括用人单位的挑剔。
在北大应届毕业生中,有88人争聘北京郊区的村长助理,其中还有多名博士和20多名硕士生。
2005年北大本专科学生(含医学部)总就业率为96.74%,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1%。
前不久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近7成的被访同学表示,只要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就可以接受。
9月份,港大毕业生刘小璐将去法国里昂高等商科学校攻读管理学的硕士。她告诉记者,她周围的同学一半出国继续深造,其中大部分去了英美知名大学,一半留在香港就业,有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去投资银行的,月薪一般三四万港元。
港大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
郑晓齐教授认为,对内地生而言,如果打算读完本科后继续深造,尤其是打算去国外深造,国际化的港大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北大:4年10万元足够
港大:每年12万港元
港大适合有经济实力的家庭
“4年下来总共花了六七万吧。”米大鹏告诉记者,除掉总共1.6万元的新生奖学金,实际上他自己只掏了4万多。
调查发现,在北大读完本科,4年下来10万元足够。如果家庭困难,还可申请助学贷款。
如果去港大,这个数额连一年的费用都不够。港大应届毕业生刘小璐当年的学费是4.2万港元/年(一港元约合一元人民币),加上生活费,3年下来,她共花费了30万港元。
港大目前学费是8万港元,住宿费约1万港元,一年下来接近10万港元。由于港大是3年制,目前第一年在内地高校读一年,费用约为一半即三四万港元,生活费用内地会少一些,加上余下的3年,至少也得三十六七万港元。除了学费和住宿费,每年的基本生活费至少也要1至2万港元。总之,自费读港大,40万港元是底数。
统计显示,2005年,北京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3元,一个3口家庭总收入约在3.5万元,供一个学生读港大需要十多年的收入。至于奖学金,在港大所占比例总体上为10%左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还要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