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点:“高考移民”为何屡堵不止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漫画高考移民
每年高考,国人都要经历一轮空前的紧张与混乱。与此相对照的是,由于现阶段教育体制的特殊性,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上的贫富不均,一支特殊的队伍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就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蔚为壮观的“高考移民”,并由此而衍生了一个巨大的“高考移民经济”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高考移民”极大地破坏了高考公平、公正的价值评判体系,是对现存高考“游戏规则”的挑战,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一个沉重的现实
“到外省参加高考,在我们这儿司空见惯!”小云是江西省南昌进贤一中高二学生,他说:“明年我也想走,外边分数线低,我们这儿太高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江西省高考缺考人数为6248人,比去年增加585人。一些县市教育工作者认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成了“高考移民”。6月26日,高考成绩张榜。记者在南昌市一些学校看到各班成绩单中有很多学生得了零分。
进贤县一中文科生李林(化名)说,我们班今年20多个同学去了云南西双版纳。“有的班一半学生得了零分,那些就是走了的学生。”
南昌县是江西省的人口大县之一,该县某重点中学今年有20个毕业班,一位老师说,高考报名1800多人,报名后跑了200多人,未报名的还有二、三百人。
新建县某中学老师对本校走了100余名学生并不吃惊:“安义有中学走了五六十个学生,听说南昌县走了800多个。”
西双版纳遭受“冲击”
6月中旬,一份由122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高考学生家长联名举报的材料被传真到云南相关部门。材料披露,云南省某些学校无视国家的规章制度,惟利是图,以5000~10000元不等的价格“批发”高考移民生。此材料震惊了云南省和教育部。
知情人透露,西双版纳景洪市的两所私立学校接纳了大批高考移民生。去年,其中有一所学校就有几十名“移民”考生考上了大学。
今年高考前,云南省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已参加报考的外省籍考生名单,必须由各县级招办在当地中学张榜公示两周以上;对不符合规定,以各种理由将户口迁入云南省的考生,只能报考云南省二级学院、民办学院。
这些规定在高考移民考生和他们的家长中引起了极大反响,他们表示,考生在高考前,报名资格、户籍审查都合格,不能认为是江西考生和家长的过错,如果今年要处理他们,就必须追究以前那些外省籍的考生。目前,相关部门已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
捧红京城小城镇房地产
在北京的小城镇买一套房子,再把子女的户口落到北京,让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考,这是很多外地人为子女设计的一条高考捷径。
北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全国大多数省、直辖区都低。长期以来,北京对户口的控制都很严。1997年,北京市颁布的一项政策为那些望子成龙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地人点燃了希望之火。
这项政策规定,外地人员在京郊指定的试点小城镇投资25万元至50万元不等,再在当地购买一套住宅,便可获得北京市城镇户口,每户不超过4人(其子女不超过两人)。因为可以办户口,原本很难“卖得动”的北京周边小城镇的房子一下子火了起来,户口指标一直供不应求。
近日,记者来到正在开发的大兴区某居民小区。听说记者想买商品房迁户口,该小区售楼部的一位先生不耐烦地说,今年的户口指标早就没有了,明年和后年的指标也早就有人在排队。售楼处的一位女士心直口快:“都是为孩子高考呗!”
记者的一位朋友姜先生,早年在南昌经商。2000年他在北京大兴区某镇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他用骄傲的口吻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去年在北京参加高考,以600多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他说,北大、清华在江西省一年的招生也就30个左右,而儿子在北京上的中学,一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就有50个。
该不该封堵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该不该堵?南昌一中的李老师认为,全国应该统一分数线,减少政策性教育准入限制,以公平合理的标准来对待所有考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高考移民。
也有不少人认为,是客观因素使某些省区教育环境差,统一分数线对这些地区的学生不公平,而地方的教育花当地财政的钱,自然要为本地人服务,招外地学生对当地人不公平。
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他指出,我国现行高考阅卷工作分省组织、分省进行,在具体掌握阅卷标准方面难以全部统一,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难以操作,同时中国高考录取率的地区差距已明显缩小。
他同时指出,教育部坚决反对“高考移民”,一旦发现,将予以严惩。
江西师大附中某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一个地方受教育,就应与在同样教育水平下的学生进行竞争,到教育薄弱地区去参加高考竞争,对当地学生不公平,严重侵害了当地考生的合法权益;此外,高考移民滋生了教育腐败。
有专家指出,高考移民客观上造成一定压力,促使在分配教育资源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对“高考移民”的“堵”只是增加了“移民”的成本和风险,“只堵不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