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在转型发展航道上起飞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感谢母校的培养,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在飞机上看到母校的老师,感到特别亲切。”已在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升任机长的滨州学院2010届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吕吉昌,紧紧握着因外出参观学习而乘坐飞机的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几位教师的手说。
作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院校,滨州学院致力于做大做强航空特色。2006年,学校率先组建了全国地方高校第一家飞行学院,填补了山东省内民用航空类人才培养的空白。迄今已经培养出1000余名毕业生,分赴航空公司、空管部门等单位从事飞行驾驶、空中安全保卫、签派等工作。
明确定位
打造应用型专业群
“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发展过程中,最怕一哄而上、千校一面,要避免转型同质化和‘专业盲目扎堆’,主动对接产业行业需求需要,做到顶层设计的准确定位。”滨州学院党委书记罗公利说。
就这样,滨州学院既不“追着热点跑”,又不“跟着感觉走”,而是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办学实际出发,提出了“顶天(对接行业)立地(对接区域)”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出台《滨州学院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规划(2015—2017年)》,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民用航空等应用型专业群,应用型专业占比达到70%。
经过努力,滨州学院已拥有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场学院和乘务学院4个航空类学院,设有飞行驾驶、飞行安全、民航机务工程等11个航空类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航空业整个产业链。
找准特色
培养航空特种技能人才
“我和33位同样怀揣着飞行梦想的伙伴,来到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斯巴达航空学校学习。尽管逐梦的路途十分艰辛,但我们知道,蓝天与我们也仅仅一步之遥。”正在美国学习飞行的飞行学员张钊,利用难得的休息间隙发回了学习感悟。
滨州学院的飞行学员在国际舞台上创造了漂亮成绩单,如2006级飞行学员在美国泛亚航校的理论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70%以上,打破了该航校多年来一次通过率45%的最高记录,获得了美国泛亚航校惟一一个飞行技术奖。
学校按照“专业建设融合行业标准、学历教育对接岗位技能”的目标,构建了“双校园、两段式”(指国内、国外学习训练按照“2.5年+1.5年”两个阶段)、“双证融通”(指学历学位证与岗位资格证对接)、“工学交替”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山航、海航等12家单位“订单式”联合培养人才。同时与美国航空集团飞行学院等7家国外航校签署了学员飞行训练协议。
强化服务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滨州市有着非常好的通用航空发展基础,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对通用航空发展引导作用……”前不久,滨州学院飞行学院副院长杜玉杰教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市通用航空产业的建议》,受到了滨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滨州学院始终牢记服务社会的使命,根据黄蓝“两区”建设要求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了《服务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服务航空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每年定期召开服务地方工作会议,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区域科学发展、追赶超越主题,对接滨州市六大支柱产业。
目前,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00余项,已在科技研发、决策咨询、教育培训、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等方面完成合作项目600余项,与地方、行业联合培养培训各类急需人才35000余名。
通讯员 张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