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现状及对策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共青团北京市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民办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补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给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民办高等院校近100所,在校学生近40万人,面对日益壮大的民办高等院校青年群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和完善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号召力、组织力和影响力是摆在我们眼前的新课题。笔者就我市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工作的现状和对策,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1、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目前我市民办高校团青比例在70%左右,约有共青团员逾20万人。数量如此庞大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为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要求,促使发展和完善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按照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受到高考落榜、社会舆论歧视等影响,缺乏必要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是迫切需要得到关心和鼓励。因此,发展和完善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3、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推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作为拥有广大优秀青年骨干的共青团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校同学生之间架构一架沟通的桥梁,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民办高校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退伍青年等,甚至有少量的初中生。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1、关心时事政治,但对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够
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主要表现在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关心中外关系,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等国内外大事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是,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学习兴趣不够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够,同时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存在着某种模糊认识。
2、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及功利性较为突出
民办高校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是积极、进步、向上的,有志向,有抱负,有美好的人生追求。不少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成就人生、追求张扬的个性,实现自我理想。但是,少数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缺少志向和远大目标,对集体活动和公益性活动兴趣不浓厚,在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往往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徘徊在高尚与实惠之间。加之他们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比较缺乏,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不少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还是浅层次的,对一些新生事物容易认识不清,原有的观念和看法也容易动摇。及时纠正和引导,是民办高校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3、基本道德水准呈提高趋势,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够强
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崇尚理想人格,崇尚成功人士,鄙视不道德行为。不少学生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义务服务、助人为乐、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活动。不少学生追求平等协作,喜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渴望真诚平等地交流。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往往“随大流”,凭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特别是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时,界限不容易把握,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易发生偏差,甚至模仿、跟随,经不起诱惑。
4、有一定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
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认为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对学校的各种纪律和制度、规定能够正确理解,对管理人员合情、合理的约束与管理能正确对待,能接受管理和自觉配合管理,能比较自觉地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不少学生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想追求其所谓的“自由”和自认为的“个性”,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不请假外出、不按时作息等;有的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在刚入校时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时间稍长就放松了要求,自身毛病逐渐暴露出来了。
三、当前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团的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分高校领导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不够,导致团的工作越来到基层越无人过问。院系、班级团组织的萎缩、活力不强,部分团干部专职不专用,研究团工作的时间和力度均不够,团组织的影响力削弱;班级团组织,虽有学习的压力但无工作的压力,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不够,开展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使得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相对削弱。
2、团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
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流动性相对较大,让基层团组织的管理难度加大。对基层团员的活动的延续性等造成了加大的难度。
3、团员的意识不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降低
少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漠不关心,出现了“青年不想团团员不爱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大多数团员对学习各类团务知识、文化科技等知识缺乏兴趣,青年思想性不强,基层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团组织的先进性受到严峻的挑战和严重的损害。
4、基层团干部工作热情有待提高,活力不足
目前在民办高校工作的老师以“两头”居多,而从事团的工作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较少,而接受过正规培训真正懂团务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理论基层相对薄弱。加之民办高校处于财政方面的考虑,有的几千人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位专职的团干部,有的有专职团干部但是待遇很低,而国立高校有关人员所能享受的职称评定、升迁制度等等,在民办高校并没有普遍推广,造成了共青团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共青团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部分基层团干部对团的工作缺乏新方法、新思路;在部分团干部中形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良风气。一些基层团干部开拓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畏难情绪”、“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现象时有存在。还有的因为承担的其他事务多,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保证。
5、团组织资源相对缺乏,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
团的活动经费无着落。与国立高校每年有固定拨款不同,普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民办高校财政相对紧张,而且在共青团工作方面,校方的随意性很大,很少有几个学校真正有固定的共青团工作拨款,加之部分民办高校的条件有限,学校体育、文艺设施建设的滞后,给共青团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诸多制约,导致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同时部分高校对共青团工作不重视,无相应的团活动的经费保证活动的开展,团的阵地资源日益萎缩。团的活动经费日益减少使得团的活动阵地不断减少或是难以维持,加上部分活动阵地因为内容陈旧,落后于青年的思想需求,也呈现出萎缩之势。
6、团组织的活动层次低,缺乏创新意识
虽然现在民办高校的共青团活动虽然在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民办高校的共青团活动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无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和层次;部分民办高校的共青团主题活动,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参与不积极;同时缺乏创新意识,固步自封,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有,制约了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四、针对民办高校的共青团工作的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断变化的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现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找准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1、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大力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
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要从巩固党的群众基层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基层党组织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组织”。
要把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待遇及团员的发展、班子调整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之中,充分调动广大团干部的工作的积极性,要重视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切实配齐配强团的班子,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体系
要巩固已有的基层团组织,新建未设的基层团组织,使共青团员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形成新的优势,同时要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深入推进在多种学生群体内建立共青团组织,使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加强团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工作能力
扎实推进民办高校团干队伍的培训、管理工作。将重点民办高校的共青团干部培训纳入省市级团干部培训计划中,同时加强对民办高校二级团组织工作的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可以将二级团组织共青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区县级团校的培训之中。多组织民办高校间共青团工作的经验交流。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培训基层团干部,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干部。要选派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充实到一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团工作地积极性。
4、从工作实践中,科学把握兼职团干部的工作方法
要注意将团的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工作中必须扬长避短,从业务工作入手开展团的工作,把团的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根据业务工作,生产管理的要求,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团的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矛盾,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要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业务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善于见缝插针,挤出时间来安排团的工作。要防止把团的工作当做额外负担而消极应付,只有在业务上称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有真才实学,才能对广大团员青年产生较强影响,才能够在青年中产生较强号召力,得到大家的支持。同时要善于权力下放,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调动团组织的一班人,特别是优秀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讲求相互配合、帮助,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北京吉利大学 李圣)
一、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1、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目前我市民办高校团青比例在70%左右,约有共青团员逾20万人。数量如此庞大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为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要求,促使发展和完善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按照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作为民办高校的学生,受到高考落榜、社会舆论歧视等影响,缺乏必要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是迫切需要得到关心和鼓励。因此,发展和完善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3、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推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作为拥有广大优秀青年骨干的共青团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校同学生之间架构一架沟通的桥梁,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民办高校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
民办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应届、往届高考生和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退伍青年等,甚至有少量的初中生。由于其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1、关心时事政治,但对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够
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主要表现在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关心中外关系,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等国内外大事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是,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政治学习兴趣不够浓,加之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够,同时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存在着某种模糊认识。
2、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务实,现实性及功利性较为突出
民办高校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是积极、进步、向上的,有志向,有抱负,有美好的人生追求。不少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是成就人生、追求张扬的个性,实现自我理想。但是,少数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缺少志向和远大目标,对集体活动和公益性活动兴趣不浓厚,在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往往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徘徊在高尚与实惠之间。加之他们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比较缺乏,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不少学生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还是浅层次的,对一些新生事物容易认识不清,原有的观念和看法也容易动摇。及时纠正和引导,是民办高校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3、基本道德水准呈提高趋势,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不够强
民办高校大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好的,崇尚理想人格,崇尚成功人士,鄙视不道德行为。不少学生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义务服务、助人为乐、无偿献血、义务劳动等活动。不少学生追求平等协作,喜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渴望真诚平等地交流。但是,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往往“随大流”,凭着感觉走,对利弊、后果、危害考虑较少,特别是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时,界限不容易把握,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易发生偏差,甚至模仿、跟随,经不起诱惑。
4、有一定的组织纪律观念,但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
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认为对他们实行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对学校的各种纪律和制度、规定能够正确理解,对管理人员合情、合理的约束与管理能正确对待,能接受管理和自觉配合管理,能比较自觉地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规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由于不少学生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想追求其所谓的“自由”和自认为的“个性”,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不请假外出、不按时作息等;有的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在刚入校时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时间稍长就放松了要求,自身毛病逐渐暴露出来了。
三、当前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团的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分高校领导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不够,导致团的工作越来到基层越无人过问。院系、班级团组织的萎缩、活力不强,部分团干部专职不专用,研究团工作的时间和力度均不够,团组织的影响力削弱;班级团组织,虽有学习的压力但无工作的压力,基层团组织的活力不够,开展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约,使得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相对削弱。
2、团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
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流动性相对较大,让基层团组织的管理难度加大。对基层团员的活动的延续性等造成了加大的难度。
3、团员的意识不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降低
少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漠不关心,出现了“青年不想团团员不爱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大多数团员对学习各类团务知识、文化科技等知识缺乏兴趣,青年思想性不强,基层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团组织的先进性受到严峻的挑战和严重的损害。
4、基层团干部工作热情有待提高,活力不足
目前在民办高校工作的老师以“两头”居多,而从事团的工作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较少,而接受过正规培训真正懂团务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理论基层相对薄弱。加之民办高校处于财政方面的考虑,有的几千人的学校甚至没有一位专职的团干部,有的有专职团干部但是待遇很低,而国立高校有关人员所能享受的职称评定、升迁制度等等,在民办高校并没有普遍推广,造成了共青团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共青团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部分基层团干部对团的工作缺乏新方法、新思路;在部分团干部中形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良风气。一些基层团干部开拓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畏难情绪”、“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现象时有存在。还有的因为承担的其他事务多,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保证。
5、团组织资源相对缺乏,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
团的活动经费无着落。与国立高校每年有固定拨款不同,普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民办高校财政相对紧张,而且在共青团工作方面,校方的随意性很大,很少有几个学校真正有固定的共青团工作拨款,加之部分民办高校的条件有限,学校体育、文艺设施建设的滞后,给共青团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诸多制约,导致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同时部分高校对共青团工作不重视,无相应的团活动的经费保证活动的开展,团的阵地资源日益萎缩。团的活动经费日益减少使得团的活动阵地不断减少或是难以维持,加上部分活动阵地因为内容陈旧,落后于青年的思想需求,也呈现出萎缩之势。
6、团组织的活动层次低,缺乏创新意识
虽然现在民办高校的共青团活动虽然在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民办高校的共青团活动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无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和层次;部分民办高校的共青团主题活动,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参与不积极;同时缺乏创新意识,固步自封,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有,制约了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四、针对民办高校的共青团工作的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共青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断变化的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正确认识民办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现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找准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1、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大力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
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要从巩固党的群众基层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基层党组织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组织”。
要把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待遇及团员的发展、班子调整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之中,充分调动广大团干部的工作的积极性,要重视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切实配齐配强团的班子,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体系
要巩固已有的基层团组织,新建未设的基层团组织,使共青团员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形成新的优势,同时要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深入推进在多种学生群体内建立共青团组织,使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加强团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工作能力
扎实推进民办高校团干队伍的培训、管理工作。将重点民办高校的共青团干部培训纳入省市级团干部培训计划中,同时加强对民办高校二级团组织工作的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可以将二级团组织共青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区县级团校的培训之中。多组织民办高校间共青团工作的经验交流。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培训基层团干部,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干部。要选派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充实到一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团工作地积极性。
4、从工作实践中,科学把握兼职团干部的工作方法
要注意将团的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工作中必须扬长避短,从业务工作入手开展团的工作,把团的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根据业务工作,生产管理的要求,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团的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矛盾,工作中必须统筹兼顾,要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业务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善于见缝插针,挤出时间来安排团的工作。要防止把团的工作当做额外负担而消极应付,只有在业务上称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有真才实学,才能对广大团员青年产生较强影响,才能够在青年中产生较强号召力,得到大家的支持。同时要善于权力下放,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调动团组织的一班人,特别是优秀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讲求相互配合、帮助,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北京吉利大学 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