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抢生源潜规则
2009年06月29日
来源:安徽法制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考刚刚结束,众多省内外的民办高校已经悄然拉开“考生资源”争夺战。但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这些学校精美的宣传海报和美好的承诺面前,家长和考生们还真的需要一双“慧眼”。
●招生办挺进都市
6月24日,记者来到汽车站附近一个民办高校聚集的宾馆。据知情人士透露,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这些省外的民办高校都会马上入驻招生城市。一进入宾馆,大厅内,摆满民办高校招生广告,顺着广告指引,记者来到宾馆的7楼、8楼,电梯口就有各个学校所在房间的指示牌,走廊贴满各学校的海报和简章。
每个房间都挂上了各民办高校的牌子,俨然办公室模样。记者以打听报考学校为由,随意进入其中三四个房间,房内已经被布置成招生咨询的格局,学校的荣誉证书、介绍资料成堆。
一家自称老牌民办高校的招生办事处,负责接待的老师一直强调他们学校的专业选择多,师资力量雄厚,有的专业是名企定向委培,就读毕业后,就有100%的机会进入名企工作。但是记者注意到这定向委培的专业学费要比其他专业高近一倍,而所谓的签就业协议,并未保证就业工种和工资。“我们招的都不是计划内的,所以分数线要求是该省的大专线下30分,如果有一定特长,我们也可以考虑降分。 ”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民办高校并不在高校统招计划内,他们称学生以后可以在读书期间进行自考或学业文凭考试,三年或者四年,只要通过自考,就能拿到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文凭甚至还能拿到北大、清华的自考文凭,如果没有通过,也可以拿到民办高校的校发文凭。
“上了这样的大学实际上就是花高价念了个专业培训班。”刚从一个北京民办高校毕业的胡同学抱怨。据知情人透露,不少学校往往以保证毕业生100%就业的承诺为诱饵,可等到学生毕业时,又耍尽种种手段使学生“自动违约”,以至主动放弃追诉学校违约责任的机会。
●抢生源金钱铺路
在省城某民办职业学院当老师的小陶,已经参加了三年的招生,即将到来的暑假是他最忙的两个月,也是决定一年收入如何的两个月。“平时每个月工资就一千块钱,就指望招生呢。”小陶说。每为学校招一名学生,他就可以从学校领到300元的奖励,去年小陶共招到27名学生,加上每天100元的出差补贴剩余,去年暑假,他的收入达一万多元。在学校招生老师的排名中,小陶排名靠后,最牛的老师招到107名学生。今年,小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争取达到50名。
今年招生出发前,小陶到学校财务处领取了5400元现金,这些钱是给去年招生学生所在的高中班主任,每招一名学生给其班主任200元。鉴于今年招生形式的严峻,学校已经原则上同意将“价码”提高到300元。
准备当天出发去皖北小县的省城某民办高校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年招生的他,为达到招生的目标人数,前期已投入了近万元招待当地学校的校长和高三班主任。去年他们学校招生的老师中,仅招生提成就收入了近30万元。
“我们还在当地找代理,因为有的地方不熟悉,找当地人去联系高中更容易。所以只要当地人关系熟,我们会给他们提成,让他们‘打进’学校内部。 ”
●进校园学子迷茫
在省城某民办职业学院,记者遇到正在复习准备7月初法律自学考试的卢同学。来自皖北的他,在去年参加的第二次高考中,成绩依旧不理想,只考了419分。经济压力以及高中课改,让他放弃了继续复读的想法,在招生老师的劝导下,看着宣传彩页上美丽的校园,他交了一年7000多元的学费,带着憧憬来到了这所学校。
开学后,卢同学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在高考中只考了200多分,并不像招生老师当时所说的低于400分的就不会录取。
谈到学校硬件设施时,卢同学说:“别看寝室楼那么漂亮,但连电都没有。同学们给手机充电都要去教室,或者到小卖部花5角钱充一次。”一名寝室管理员解释:“学校只在17:30到23点提供照明用电,怕学生烧开水引起火灾,插座就不供电。 ”
不过,最让卢同学失望的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当时,招生老师告诉我们代课老师都是聘请重点大学教师,但现在很多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前几年刚毕业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都不是学法律专业的。”卢同学的班主任前年本科毕业后,应聘来到这所学校,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在这一学年担任了四门课的老师,包括大学语文、毛泽东思想、民法和法理学。“很多老师只是给我们念念课本,告诉我们哪些考、哪些不考。 ”卢同学如此概括老师的教学方法。
谈到未来,他感到很迷茫,卢同学告诉记者,去年国庆节和寒假后班里有6个同学回到了高中复读,现在剩下的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也正在打算下学期搬出去自己学。
●招生办挺进都市
6月24日,记者来到汽车站附近一个民办高校聚集的宾馆。据知情人士透露,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这些省外的民办高校都会马上入驻招生城市。一进入宾馆,大厅内,摆满民办高校招生广告,顺着广告指引,记者来到宾馆的7楼、8楼,电梯口就有各个学校所在房间的指示牌,走廊贴满各学校的海报和简章。
每个房间都挂上了各民办高校的牌子,俨然办公室模样。记者以打听报考学校为由,随意进入其中三四个房间,房内已经被布置成招生咨询的格局,学校的荣誉证书、介绍资料成堆。
一家自称老牌民办高校的招生办事处,负责接待的老师一直强调他们学校的专业选择多,师资力量雄厚,有的专业是名企定向委培,就读毕业后,就有100%的机会进入名企工作。但是记者注意到这定向委培的专业学费要比其他专业高近一倍,而所谓的签就业协议,并未保证就业工种和工资。“我们招的都不是计划内的,所以分数线要求是该省的大专线下30分,如果有一定特长,我们也可以考虑降分。 ”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民办高校并不在高校统招计划内,他们称学生以后可以在读书期间进行自考或学业文凭考试,三年或者四年,只要通过自考,就能拿到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文凭甚至还能拿到北大、清华的自考文凭,如果没有通过,也可以拿到民办高校的校发文凭。
“上了这样的大学实际上就是花高价念了个专业培训班。”刚从一个北京民办高校毕业的胡同学抱怨。据知情人透露,不少学校往往以保证毕业生100%就业的承诺为诱饵,可等到学生毕业时,又耍尽种种手段使学生“自动违约”,以至主动放弃追诉学校违约责任的机会。
●抢生源金钱铺路
在省城某民办职业学院当老师的小陶,已经参加了三年的招生,即将到来的暑假是他最忙的两个月,也是决定一年收入如何的两个月。“平时每个月工资就一千块钱,就指望招生呢。”小陶说。每为学校招一名学生,他就可以从学校领到300元的奖励,去年小陶共招到27名学生,加上每天100元的出差补贴剩余,去年暑假,他的收入达一万多元。在学校招生老师的排名中,小陶排名靠后,最牛的老师招到107名学生。今年,小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争取达到50名。
今年招生出发前,小陶到学校财务处领取了5400元现金,这些钱是给去年招生学生所在的高中班主任,每招一名学生给其班主任200元。鉴于今年招生形式的严峻,学校已经原则上同意将“价码”提高到300元。
准备当天出发去皖北小县的省城某民办高校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第一年招生的他,为达到招生的目标人数,前期已投入了近万元招待当地学校的校长和高三班主任。去年他们学校招生的老师中,仅招生提成就收入了近30万元。
“我们还在当地找代理,因为有的地方不熟悉,找当地人去联系高中更容易。所以只要当地人关系熟,我们会给他们提成,让他们‘打进’学校内部。 ”
●进校园学子迷茫
在省城某民办职业学院,记者遇到正在复习准备7月初法律自学考试的卢同学。来自皖北的他,在去年参加的第二次高考中,成绩依旧不理想,只考了419分。经济压力以及高中课改,让他放弃了继续复读的想法,在招生老师的劝导下,看着宣传彩页上美丽的校园,他交了一年7000多元的学费,带着憧憬来到了这所学校。
开学后,卢同学发现身边的很多同学在高考中只考了200多分,并不像招生老师当时所说的低于400分的就不会录取。
谈到学校硬件设施时,卢同学说:“别看寝室楼那么漂亮,但连电都没有。同学们给手机充电都要去教室,或者到小卖部花5角钱充一次。”一名寝室管理员解释:“学校只在17:30到23点提供照明用电,怕学生烧开水引起火灾,插座就不供电。 ”
不过,最让卢同学失望的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当时,招生老师告诉我们代课老师都是聘请重点大学教师,但现在很多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前几年刚毕业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都不是学法律专业的。”卢同学的班主任前年本科毕业后,应聘来到这所学校,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在这一学年担任了四门课的老师,包括大学语文、毛泽东思想、民法和法理学。“很多老师只是给我们念念课本,告诉我们哪些考、哪些不考。 ”卢同学如此概括老师的教学方法。
谈到未来,他感到很迷茫,卢同学告诉记者,去年国庆节和寒假后班里有6个同学回到了高中复读,现在剩下的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也正在打算下学期搬出去自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