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观念实际 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形势好
2008年12月1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前,北京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但也存在着压力。其中一些学校经过不懈努力,树立了办学与就业的典范,他们是怎样做的?广阔、崭新的社会人才供求领域蕴藏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机会——
怎样“经营好”民办大学生就业的事儿
■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马学雷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民办高校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种类渐趋分明。
目前,全市有民办高校90所,在校生23万多人,平均每年毕业生7万多人。总体看,北京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但也存在着压力。
就业形势为什么看好
北京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主要归之于以下这些因素:
——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就业与专业设置密不可分,如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不对称,就会造成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社会找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的状况。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灵活,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培养目标和方式符合社会需要。就业率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密不可分,民办高校大多定位于培养“灰领”、“蓝领”人才,教学中注重技能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形成学校和社会无缝对接的学习与就业途径,毕业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环境快、实用本领多、作风扎实肯干”等特点。
——毕业生就业观念实际。民办高校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开展就业观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职业道德、职业标准、求职技巧、职业准备的教育与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先就业、再择业”,“先基层后发展”等观念,注重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通病,使毕业生在就业指导思想、就业观念、就业定位上先胜一筹。
当然,北京市民办高校就业工作压力也很大,这是和整个社会毕业生就业情况、北京市地方人才供需情况分不开的。北京作为高校荟萃之地、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此外,人才市场还在一定程度上受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北京民办高校中有9所具有举办学历教育的资格,还有81所是非学历教育,而非学历教育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是不能在毕业时进行工作派遣和转移户口的。
他们树立了办学与就业典范
北京市一些民办高校在学生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进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北京城市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其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至99%,在北京市高教界享有口碑。这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学校多年来坚持革新办学理念、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善办学水平的必然结果。学校全面贯彻就业优先的指导方针与管理目标,以“能不能保障就业”、“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变“有什么教师办什么专业”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学校办什么专业”,并根据就业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格局。学校突破了原来高职教育主要局限于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的框框,大力开辟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完成了专业“升级换代”,从而使学生能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中国农民大学注重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才,积极配合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培养实用人才。目前,中国农民大学从农村中招收学员,将他们培养成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后再返回到农村,为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出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教育集团办学的优势多方培养实用人才。北京汇佳教育机构下设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海外学生中心、留学移民中介机构等,学院凭借教育机构所拥有的丰富资源,走职业化特色,培养出了社会急需的人才。
——中国管理软件学院利用地缘优势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尝试。学院紧邻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将办学方向定位于培养专业软件技术人才,与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所在的企业建立起实习、实训合作点,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开展实践、实习和订单式培养。
该怎样寻求新的着力点
就业工作是和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等密不可分的。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准确定位。
广阔、崭新的社会人才供求领域,蕴藏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机会。目前,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存在着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了市场竞争力。从办学体制机制灵活、专业调整及时等方面看,民办高校在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民办高校更适宜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定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发展职业教育,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行业基础、校园文化、生源特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合理选择发展空间,确立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学过程、实习方式等。
要进一步做好北京市民办高校就业工作,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树立“经营”就业的观念。“经营”是在解决问题中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是不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理念促进事物发展、搭建新的前进平台的过程。民办高校要不断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努力与市场保持零距离。
——注重职业教育及就业市场化运作。学校要以职业和市场为导向定位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联合开展实训,变学生身份为工作身份,设身处地体验社会对“职业人”在专业、沟通、协作、应变以及承受批评、经受挫折、蒙受委屈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
——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民办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面地筹措资金,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要主动与社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多方整合社会资源,丰富自身办学条件。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带有鲜明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专业设置要有现实性、超前性、针对性和动态性。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同时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求设置技能课程,实现课程内容实用化和授课方式的操作化。
——按照城市定位,培养急需领域的对口毕业生。比如当前对外交流合作频繁,需要大量旅游及涉外服务接待人才;会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会展策划、组织与经营人才;2008年奥运会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现代体育活动与产品的策划与营销人才;城市扩展后,要把大量失地农民培养成“首都郊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此外,还有现代汽车、微电子、环保、生物工程、现代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专家观点】 让民办职教叫好又叫座儿
民办职业院校一定要改变发展观,立足于不仅要培养现实可用的人才,还要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含金量高的职业教育品牌,创建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
民办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第一,要坚持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办那些专业针对性强的专业;第二,一定要让学生有生存就业方面的“一招鲜“,突出毕业生特有的自我生存本领;第三,要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职业素养。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让职业发展观教育以及求职技能教育深入到课堂中。
为保证民办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后发优势,我们从在校生中遴选出部分优秀生,针对他们实施后发优势教育,主要在加强职业素质方面下功夫。让民办高职学生受社会欢迎,叫好又叫座儿,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从强化比较优势和培养后发优势两方面入手变革职业教育模式,提倡多种教育类型、层次、模式并存,应该既培养普通劳动者,同时也致力于培养“职业精英”。
怎样“经营好”民办大学生就业的事儿
■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马学雷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民办高校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种类渐趋分明。
目前,全市有民办高校90所,在校生23万多人,平均每年毕业生7万多人。总体看,北京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但也存在着压力。
就业形势为什么看好
北京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主要归之于以下这些因素:
——专业设置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就业与专业设置密不可分,如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要的人才结构不对称,就会造成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社会找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的状况。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灵活,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培养目标和方式符合社会需要。就业率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密不可分,民办高校大多定位于培养“灰领”、“蓝领”人才,教学中注重技能培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践,形成学校和社会无缝对接的学习与就业途径,毕业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环境快、实用本领多、作风扎实肯干”等特点。
——毕业生就业观念实际。民办高校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开展就业观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职业道德、职业标准、求职技巧、职业准备的教育与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先就业、再择业”,“先基层后发展”等观念,注重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通病,使毕业生在就业指导思想、就业观念、就业定位上先胜一筹。
当然,北京市民办高校就业工作压力也很大,这是和整个社会毕业生就业情况、北京市地方人才供需情况分不开的。北京作为高校荟萃之地、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此外,人才市场还在一定程度上受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北京民办高校中有9所具有举办学历教育的资格,还有81所是非学历教育,而非学历教育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是不能在毕业时进行工作派遣和转移户口的。
他们树立了办学与就业典范
北京市一些民办高校在学生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进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北京城市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其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至99%,在北京市高教界享有口碑。这是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学校多年来坚持革新办学理念、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善办学水平的必然结果。学校全面贯彻就业优先的指导方针与管理目标,以“能不能保障就业”、“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变“有什么教师办什么专业”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学校办什么专业”,并根据就业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格局。学校突破了原来高职教育主要局限于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的框框,大力开辟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完成了专业“升级换代”,从而使学生能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中国农民大学注重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才,积极配合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培养实用人才。目前,中国农民大学从农村中招收学员,将他们培养成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后再返回到农村,为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出了大批农业技术人才。
——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教育集团办学的优势多方培养实用人才。北京汇佳教育机构下设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海外学生中心、留学移民中介机构等,学院凭借教育机构所拥有的丰富资源,走职业化特色,培养出了社会急需的人才。
——中国管理软件学院利用地缘优势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尝试。学院紧邻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将办学方向定位于培养专业软件技术人才,与中关村软件园、生命科学园所在的企业建立起实习、实训合作点,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开展实践、实习和订单式培养。
该怎样寻求新的着力点
就业工作是和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等密不可分的。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准确定位。
广阔、崭新的社会人才供求领域,蕴藏着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机会。目前,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存在着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现象,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了市场竞争力。从办学体制机制灵活、专业调整及时等方面看,民办高校在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民办高校更适宜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定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发展职业教育,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行业基础、校园文化、生源特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合理选择发展空间,确立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学过程、实习方式等。
要进一步做好北京市民办高校就业工作,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树立“经营”就业的观念。“经营”是在解决问题中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是不断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的过程,是不断创新理念促进事物发展、搭建新的前进平台的过程。民办高校要不断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努力与市场保持零距离。
——注重职业教育及就业市场化运作。学校要以职业和市场为导向定位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联合开展实训,变学生身份为工作身份,设身处地体验社会对“职业人”在专业、沟通、协作、应变以及承受批评、经受挫折、蒙受委屈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职业能力。
——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民办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面地筹措资金,加强实习实训设施建设;要主动与社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多方整合社会资源,丰富自身办学条件。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带有鲜明的职业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专业设置要有现实性、超前性、针对性和动态性。课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同时根据企业及市场的需求设置技能课程,实现课程内容实用化和授课方式的操作化。
——按照城市定位,培养急需领域的对口毕业生。比如当前对外交流合作频繁,需要大量旅游及涉外服务接待人才;会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会展策划、组织与经营人才;2008年奥运会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现代体育活动与产品的策划与营销人才;城市扩展后,要把大量失地农民培养成“首都郊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此外,还有现代汽车、微电子、环保、生物工程、现代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专家观点】 让民办职教叫好又叫座儿
民办职业院校一定要改变发展观,立足于不仅要培养现实可用的人才,还要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造含金量高的职业教育品牌,创建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
民办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第一,要坚持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办那些专业针对性强的专业;第二,一定要让学生有生存就业方面的“一招鲜“,突出毕业生特有的自我生存本领;第三,要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职业素养。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让职业发展观教育以及求职技能教育深入到课堂中。
为保证民办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后发优势,我们从在校生中遴选出部分优秀生,针对他们实施后发优势教育,主要在加强职业素质方面下功夫。让民办高职学生受社会欢迎,叫好又叫座儿,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从强化比较优势和培养后发优势两方面入手变革职业教育模式,提倡多种教育类型、层次、模式并存,应该既培养普通劳动者,同时也致力于培养“职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