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民办高校建设急需实现“三个转变”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民办高校只有眼睛向内,苦练内功,走优质、特色、高效的内涵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除了要有外部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支持外,就民办高校内部而言,迫切需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要实现办学理念的转变。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和公办高校一样,都天然地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社会公益性质。因此,我国现行法律作出规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高等教育。对此,民办高校举办者、办学者,应该具有清醒的认识。只有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切实将举办民办高等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追求,克服短期寻利行为,切实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取得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并最终保证学校的健康发展。当前,在合理回报之外,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的过度的营利动机和急功近利行为,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一些负面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办高校的整体形象,急需从办学理念上予以澄清,在行为导向上进行纠偏,这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前提。
二要实现治理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组织保障,也是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当前,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虽然一些民办高校形式上都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因产权关系不清、法人财产权没有真正落实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民办高校在内部各类权力主体之间,仍不同程度存在“分工不明、关系不顺、程序不清”的现象。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内部监督机构普遍缺失,未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也导致一些重大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内部管理的无序性、低效性。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实行学校自治、专家治教,确保学术自由、学者治学,并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能否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要实现发展重点的转变。从国际视野看,国外私立高校普遍十分重视内涵建设,注重完善办学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降低生师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千方百计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发展创设尽可能好的软硬件环境。国外私立高校通过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和在科学研究方面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来巩固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儿,并确立起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我国民办高校在跨越初创阶段后,维持一定的办学规模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无视客观现实,超越自身办学能力,以牺牲办学质量为代价,在外延上盲目扩张,以求得所谓的“规模效益”。现阶段,民办高校必须适时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切实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大教学基本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尽快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