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2007年12月07日 来源:人民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民办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们北京人文大学,作为一所民办高校,要真正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北京人文大学更快发展,就要做到以下三个“必须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指导学校发展的理想信念。即一个学校决策者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决定着学校的命运和前途。北京人文大学建校二十三年来,非常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理想。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北京人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要把这所大学办成“绿色的大学、人文的大学、创新的大学”。提出了“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感受真情教育,共享人文关怀”;“没有刻板的尺度,只有创新的态度”等等观念。所谓“绿色的大学”首先是顺应自然,顺应人、事、物本身之自然,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二是全面协调的关系。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交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这种思想和观念的核心是育人,就是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彼此之间协调相处和共同发展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当前主要来自于学校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和训导。所谓“人文的大学”,就是要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来自于人对自身,对人世的探求。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明德”,在于升华人格。“感受真情教育,共享人文关怀”,既是北京人文大学对每个学生和家长的郑重承诺,同时也是全体人文学子的切身感受。二十三年的实践证明,“人文”既是北京人文大学的品牌,更是学校灵魂之所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文人也不断给“人文”注入新的内容,将人文精神与教育和工作结合起来,突出人文素质,建设浓郁的人文环境。同时,我校与时俱进,把“人文教育”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提倡的“人文奥运”结合起来,为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和人文素质,为展示我国的人文环境不懈努力。所谓“创新的大学”,是北京人文大学之所以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北京人文大学建校二十三年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创新和发展的历史。“没有刻板的尺度,只有创新的态度。”现在已成为每一个人文人的座右铭,体现了人文人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二十三年来,人文大学不断积累办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以人文精神办人文,创出“人文”品牌,从而使北京人文大学昂首于北京民办大学之林。

  第二、必须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人文大学成立二十三年来,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利用首都名师聚集的优势,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一支以四名院士,十多名博导为骨干,四百余名教授,副教授为主力的高不平的师资队伍,为北京人文大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核心工作来抓。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原则、教师主导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学以致用原则和改革创新原则。按照民办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采取分层教学,管理本土化案例教学,名师讲座,单科突破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成立教学研究室,不断探索民办高校的教学规律。建立了学校、校区、学院三级教学管理体系,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确保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校的高自考成绩一直名列北京市前茅。其三,我校站在教育改革的高度,适应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办学模式由单一的自考助学转移到职业技术教育上来。成立职业技能培训部和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在我校所开设的专业中,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我校特色品牌专业达38个,占56%;有8个专业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定向或订单培养协议,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校特别强调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国际人力竞争最重要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注重把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校园内外应该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第三、必须坚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应该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只提出一些口号,口号只有转化成为一个学校领导、教师、员工的教育行为、教育细节、教育话语,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一个口号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把它转化成教育的话语、教育的行为、教育的细节,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北京人文大学“人文”理念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形成过程,就足以说明上述问题。在函授时期,学校提出对党负责,对祖国教育事业负责,对全体学员负责的“三负责”口号,办学12年,桃李50万,给众多因“文革”内乱失去上大学机会的有志青年送上人文关怀;面授时期,贯彻人文理念,使众多的高考落榜生圆了大学梦;2002年以来,学校开始二次创业,提出了用人文精神办好人文大学的口号,使每一个来校就读的学生都深切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既是我校的校名;经过二十三年的演变,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和品牌。

  对学生实行人文化管理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校期间,我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将国防教育、适应新环境教育、法制教育、专业教育、励志成才教育、爱国爱校教育、未来职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始终,从而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和谐统一。开展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学校支持学生根据个人专业和爱好组织或参加各种社团。在老师指导之下,学生创办的《人文青年》、《法雨》、《远航》等校园刊物,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各校区经常举办演讲会、外语角、联欢会、体育比赛等等,寓教于乐,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同时,我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扩大学生视野。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我校经常请著名教授、专家学者、英模人物来校做专题讲座,给学生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学校汇编的《在北京人文大学听讲座》一书,很受学生欢迎。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在人的素质中,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思想方法是最重要的素质。作为一所民办高校,针对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在教育的过程中,就是要把学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贡献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责任结合起来,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养成结合起来。在当前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时代风尚,造就出能够辨别是非,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促进民办教育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