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在继承传统中探索德育工作新机制
2007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该如何学习和借鉴公办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优良传统,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既符合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规律,又具有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特色的党建和德育工作体系呢?近年来,吉林省一批民办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党建和德育工作,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民办高校,在党建和德育工作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学习和借鉴公办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优良传统,形成既符合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规律,又具有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特色的党建和德育体系,这对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吉林省民办高校中,独立学院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该省一批独立学院充分发挥“背”靠母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不断加强党建和德育工作方面努力借鉴和继承母校的“光荣传统”,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大亮点是:建院之初就高标准地加强学院党委和党支部建设。
他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同步”:即建立学院行政机构与建立党组织同步,抓学院发展建设与抓党建工作同步,学院党建工作开展与师大党建工作部署同步。
他们依托母校政治优势,建立精干有效的党组织系统。学院董事长穆树源本身就是个“老教育”,是吉林省较早创办民办高校的开拓者,也是最早认识到民办高校加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有识之士。学院创建时,他主动请求东北师大党委,在为学院选派行政管理骨干的同时,也选派党务干部。在工作上,学院明确提出,学院党组织要在东北师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东北师大党委也始终把人文学院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由于学院党的隶属关系始终是明确的,党建工作一直比较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
他们在党建工作中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在工作中不能完全照搬公办高校的体制和模式,在定位上,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而要切合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摸索,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即发挥“四项职能”、遵循“三不准则”。其中,“三不准则”是指党组织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决策工作参与不干预、协调不强制、监督不包办,使党委与学院行政负责人始终处于协调、融洽的关系中,保证了学院健康发展。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建院8年,形成了重政治、重德育、重学风、重质量的鲜明办学特色。
这缘于学院的举办者陈坚,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一批教育专家群体。他们熟知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规律,在学院初创之时,就明确提出办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育人必须坚持“德育首位”。刚一建院,学院就建立了党委,组建专门的德育机构,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部和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德育科学研究所”。
他们突出“德育首位”,提出德育塑造(塑造人才)、保障(保障落实)两项主要功能;提出“专业技能强、奉献精神强”的“两强”培养目标;强调教书育人,提出“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理念。
几年来,他们健全了德育组织体系,建立了院、系、班三级德育工作机构,在院级成立了“学院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系级建立了“系德育工作办公室”,在班级建立了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德育考核小组”,形成完整的德育管理体制。同时,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德育科研人员组成理论教育和科研队伍;由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学生教育队伍;由学生处及系德育办公室组成学生管理队伍。他们还制定了《学院德育工作体系》、《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以及奖惩评估体系。此外,学院对德育工作的各项财务开支保证足额支付,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给予工作补贴,对用于德育科研的费用上不封顶。
在德育内容上,他们一直坚持老院长陈坚提出和倡导的“六个养成”的学风教育,即“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养成刻苦勤奋的毅力;养成不畏艰难的勇气;养成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通过改革基础教育体系、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2006年,作为吉林省试点高校,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并将其纳入到学院基础教育体系。学院组织德育教研室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了多次研究,在认真分析市场经济对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及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连接两个课堂,抓好三个结合,收获四项成果”的教学思路。
学院专门招聘引进了4名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专业、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作为思想道德课的骨干;同时请专家进校,开辟“高端讲坛”;借助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利用“近距效应”烘托教学效果等。经过半个学期的授课实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既有兴趣,又引人思考。学校还启动了“三个一百”工程,即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开辟一百个人文素质大讲堂、向学生推荐一百本经典书籍、组织学生做一百小时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院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让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他们在院内图书馆、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多处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网,在市政部门、公交车队、当地驻军、厂矿企业、火车站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敬老院、街道社区等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点。与此同时,学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系一品牌”。如管理系有“保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土木系长期坚持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城建系与社区建立共建关系,每学期都把文艺节目送到居民身边;艺术设计系把专业采风和美化南湖环保活动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同学们在爱美、观美、画美的同时,也以自己的行动为保护美、建设美作一份贡献;交通系深入农村,常年扶助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基础系在火车站建立了清洁服务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去清扫环境。
一些在该院任课的教师说,这个学校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了当代学子应当具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加强党建和德育工作,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民办高校,在党建和德育工作实践中,结合自身特点,学习和借鉴公办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优良传统,形成既符合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规律,又具有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特色的党建和德育体系,这对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吉林省民办高校中,独立学院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该省一批独立学院充分发挥“背”靠母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不断加强党建和德育工作方面努力借鉴和继承母校的“光荣传统”,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大亮点是:建院之初就高标准地加强学院党委和党支部建设。
他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同步”:即建立学院行政机构与建立党组织同步,抓学院发展建设与抓党建工作同步,学院党建工作开展与师大党建工作部署同步。
他们依托母校政治优势,建立精干有效的党组织系统。学院董事长穆树源本身就是个“老教育”,是吉林省较早创办民办高校的开拓者,也是最早认识到民办高校加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有识之士。学院创建时,他主动请求东北师大党委,在为学院选派行政管理骨干的同时,也选派党务干部。在工作上,学院明确提出,学院党组织要在东北师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东北师大党委也始终把人文学院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部分来对待。由于学院党的隶属关系始终是明确的,党建工作一直比较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贯彻落实。
他们在党建工作中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在工作中不能完全照搬公办高校的体制和模式,在定位上,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而要切合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摸索,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即发挥“四项职能”、遵循“三不准则”。其中,“三不准则”是指党组织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决策工作参与不干预、协调不强制、监督不包办,使党委与学院行政负责人始终处于协调、融洽的关系中,保证了学院健康发展。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建院8年,形成了重政治、重德育、重学风、重质量的鲜明办学特色。
这缘于学院的举办者陈坚,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一批教育专家群体。他们熟知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规律,在学院初创之时,就明确提出办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育人必须坚持“德育首位”。刚一建院,学院就建立了党委,组建专门的德育机构,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部和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德育科学研究所”。
他们突出“德育首位”,提出德育塑造(塑造人才)、保障(保障落实)两项主要功能;提出“专业技能强、奉献精神强”的“两强”培养目标;强调教书育人,提出“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理念。
几年来,他们健全了德育组织体系,建立了院、系、班三级德育工作机构,在院级成立了“学院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系级建立了“系德育工作办公室”,在班级建立了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德育考核小组”,形成完整的德育管理体制。同时,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德育科研人员组成理论教育和科研队伍;由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学生教育队伍;由学生处及系德育办公室组成学生管理队伍。他们还制定了《学院德育工作体系》、《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学风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以及奖惩评估体系。此外,学院对德育工作的各项财务开支保证足额支付,对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给予工作补贴,对用于德育科研的费用上不封顶。
在德育内容上,他们一直坚持老院长陈坚提出和倡导的“六个养成”的学风教育,即“养成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养成刻苦勤奋的毅力;养成不畏艰难的勇气;养成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通过改革基础教育体系、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2006年,作为吉林省试点高校,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并将其纳入到学院基础教育体系。学院组织德育教研室教师和辅导员进行了多次研究,在认真分析市场经济对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及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条主线,连接两个课堂,抓好三个结合,收获四项成果”的教学思路。
学院专门招聘引进了4名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专业、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作为思想道德课的骨干;同时请专家进校,开辟“高端讲坛”;借助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宣传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利用“近距效应”烘托教学效果等。经过半个学期的授课实践,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课既有兴趣,又引人思考。学校还启动了“三个一百”工程,即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开辟一百个人文素质大讲堂、向学生推荐一百本经典书籍、组织学生做一百小时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院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让学生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他们在院内图书馆、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多处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网,在市政部门、公交车队、当地驻军、厂矿企业、火车站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敬老院、街道社区等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点。与此同时,学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系一品牌”。如管理系有“保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土木系长期坚持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城建系与社区建立共建关系,每学期都把文艺节目送到居民身边;艺术设计系把专业采风和美化南湖环保活动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同学们在爱美、观美、画美的同时,也以自己的行动为保护美、建设美作一份贡献;交通系深入农村,常年扶助贫困家庭和残疾人;基础系在火车站建立了清洁服务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去清扫环境。
一些在该院任课的教师说,这个学校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了当代学子应当具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