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如何化“阻”为“助”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上海首批民办高校的党建督查员,日前,曾拥有公办高校党委领导经验的王维龙和张建中分别带着全新的身份赴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和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走马上任。
从零星的党建队伍到党组织的全覆盖;从举办者曾经的思想抵触到如今的全力配合;从屈指可数的学生党员,到目前近3成学生写入党申请。在全国率先成立民办高校党工委的上海,6年来如何化“阻力”为“助力”,打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从游离到融合组织地位如何稳固
党组织对民办高校有多重要?上海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对此体会最深。他清楚地看到学校每一步的重要发展都是党员冲在最前面,建桥学院每年的先进工作者、工作积极分子中,共产党员的比例都占到90%。
在民办高校党工委的有力推动下,2004年,建桥学院所有的出资者都庄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决定坚持学校的公益性;2005年,学校董事会修订了学校章程,将党的活动写入了学校最高“宪章”。
像建桥学院这样将党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重点工作的民办院校在上海占到了绝大多数。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民办高校党工委书记李铭俊认为,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应当成为党组织在民办高校的基本定位。
但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大都来自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决策者在依法办学中对党建工作思想抵触、不配合怎么办?
上海市民办高校党工委副书记杨月民告诉记者,从游离到融合之路并不好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上海已有5所民办高校建立了党委,9所民办高校建立了直属党总支,其余学校都已建立了直属支部,保证了党组织在民办高校不留空白。
此外,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指导下,上海民办高校党工委会同市科教党委制定了“三同步”的政策:学校党组织应与学校同步建立;学校党组织负责人的审批应与校长的核准同步进行;学校党组织工作应与学校行政工作同步规划,以制度保障党组织在规范学校办学中的作用。
从薄弱到强大党员队伍如何发展
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每届党校都实行“一证三表”式的严格管理,制订党校学员的听课证、登记表、思想汇报表和综合素质考评表,以确保培训质量。而建桥学院“向4点半现象说不”更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这项在先进性教育期间形成的制度,使原本每个工作日下午4誜30教师坐班车回家的时间,成了党员教师留校为学生答疑的固定时段。
上海民办高校的党员队伍是如何从薄弱到强大的呢?上海着力抓好的是两支队伍的建设。其一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海民办高校现有的专职辅导员中有党员512人,占辅导员总数的65%。今年4月,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建立了首个“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
其二是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上海民办高校党工委的高级学习班至今已举办了10期,近两年来,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更是翻了一番。
从参与到推动党的作用如何发挥
党员队伍的日益壮大带动起可喜的“雪球”效应,向党组织靠拢成了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学生“普遍认同,深刻自觉”的价值取向。在工商外国语学院,85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自愿捐献者”中就有75名是党校学员;在杉达学院和建桥学院,近三届毕业生中的党员,绝大多数都在当年报名参加支援西部建设,党员们的表率作用激起了一大批学生服务西部的热情。
在微观层面,上海各民办高校建立起了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挥作用的平台。上海杉达学院在学生园区内成立的“党员工作站”已在民办高校中小有名气。工作站通过组织公寓学习会,建立公寓咨询交流室、公寓服务组、夜间熄灯巡查组和卫生督查组等,开展志愿者服务。如今,园区内35幢学生宿舍楼中有22幢建立了党员工作站。上海杉达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建民说:“工作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且以党风促进了学风、校风,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在中观层面,上海搭建起了举办者、办学者和师生共同推动学校发展的平台。2004年,民办高校首次纳入上海科教系统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范围。在2006年民办高校开展的第二轮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参加评选的学校同比增加了64%,有力推动了民办高校的和谐稳定。
在宏观层面,上海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平台,增强了推进民办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工作合力。2005年5月,上海正式成立了“民办高等教育协会”,此外,还设立了上海市民办高校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000万元支持民办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