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谨慎决定 提防高校招生五大陷阱

2007年06月25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讯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笔者专门对部分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其中不乏一些不规范的高校故意给考生设下的陷阱。

  陷阱一:不注明就读校址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高校合并、扩建,很多学校都有了新校区,教育部虽然规定在招生章程中应将分校和校区注明清楚,但多数高校并没有把新生入学后,应在哪个校区上课写明,出现校址在一个地区,办学地点却在另一个地区。

  陷阱二:模糊二级学院与校本部的区别

  近些年,由于国家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二级学院,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在高校,有的学校有公办的二级学院,同时又有民办二级学院,这一区别别说家长,就是很多教育界人士,也很难把二者严格区分开。这也成为一些民办二级学院招生宣传的杀手锏,他们在宣传中,往往故意模糊两种性质二级学院的界限,让考生和家长认为二者都是一样的国家公办院校。

  陷阱三:模糊文凭性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以联合办学的方式,让某些民间资金进入高教领域,举办了许多联合办学点、二级学院等,甚至一些只有考试培训资格等非学历教育资格的学校,也摇身一变,成为举办学历教育的学校,为了招到学生,他们往往宣称自己能招大学本科甚至硕士。一些民办高校常常宣称,某专业发证院校是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其实这些名牌大学只是为这些民办高校的考生颁发某一门单科的结业考试合格证书,并非大学毕业证。

  陷阱四:打就业牌

  多数高校在招生宣传中,都特别注重宣传毕业学生的就业率,有的承诺毕业后“100%就业”,有的承诺毕业后就业待遇高,有的承诺已经与企业实行订单培养,保证还没毕业就可以找到工作。某高校招生老师告诉笔者:“有的学校开出的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甚至百分之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虚假的。”

  陷阱五:吹嘘师资力量

  以名教授、名专家的头衔吸引考生,但往往有的教授和专家只是在学校挂个头衔,根本不参与教学,考生入学后才发现这些教授和专家根本不会给自己授课;还有的学校为了知名度,往往拉一些影视名人做客座教授,但这些名人往往一年也来不了学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