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独立学院在夹缝中求生存 探索中前行

2007年06月25日 来源:青岛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1999年在江浙一带第一次出现"独立学院"这个新生事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里,中国的独立学院已经发展到拥有学院318所、在校生总数达100多万人的规模。2006年全国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多人,占当年全国招生总量的11%。在青岛,2004年、2005年也相继成立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几年过去了,独立学院在默默地发展着。顶着公办高校的"红帽子",拿着社会出资的办学资金,独立学院从一出生就带有鲜明的社会转型期特色。他们无疑有着自己的特点,同样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对于还在试验阶段的独立学院们来说,前路仍然在摸索中。

    "红帽子"之名与民办之利

    苏州市副市长、也是著名教育评论家朱永新曾对独立学院有这样的评价:真正的民办高等学校是很难与独立学院竞争的。独立学院仍然在母体大学的光环笼罩下,在众多的"独立"中,"独立文凭"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独立学院的文凭至少还有一个前缀--母体大学,母体大学本身就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不论朱永新的话是否偏颇,但他的论点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名字前冠以公办高校字样,是独立学院最大的无形资产。在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副院长赵连营看来,与公办高校的合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具有了公办普通高校的品牌、人才以及管理等优势,"比如我们的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就可以直接从公办高校中拿过来用。而且我们还可以优先返聘合作方的退休教师,以及聘任合作方的教师来我们这里兼职。"赵连营说。

    除了公办高校所带来的声誉外,由于有大批在高校工作多年的人员加入,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内部体制管理方面也避免了自己的摸索。拿琴岛学院来说,青岛理工大学虽然不投资金,但为了办好琴岛学院,他们不但派来了得力的院长、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等领导干部,还积极协调帮助琴岛学院从各大高校引进了优势的师资,建立了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按照在理工大学的工作思路,我们很快就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琴岛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王菁华告诉记者。

    比起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有自己的"公办"优势;比起公办院校,独立学院则有自己的"民办"优势。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现有独立学院基本上采用民办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相比起公办高校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的机制无疑更为灵活。"在硬件建设上,独立学院的机制有其明显的优势。"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院长张健告诉记者,从2003年至今,学校已经投入建设资金3亿多元,主要资金来自海外一些机构和个人,像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已建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而且,比起公办高校来,独立学院的用人机制也更加灵活,在全员聘用制的前提下,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在公办高校是很难  做到的。"

    张健同时谈到,独立学院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定位。"我们处在本科教育的末端和专科教育的前端,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和自行举办的民办高校。因此,独立学院目前定位于单科或多科性、教学应用型的地方民办高校,即以本科教学为主导,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以服务地方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

    夹缝之中求生存

    虽然在不长的时间里,独立学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不过在发展过程中,年轻的独立学院仍然面临着许多疑问。

    在一些地区,独立学院仍然无法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2006年,广东省第二批本科院校招生计划3.2万多名,但第一次录取只招了2.4万多人,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广东省招生办将本科二B的最低录取线下调至510分,与专科A线最低分数线仅差5分。而在本科二B线的19所学校中,除两所是民办高校外其余都是近两年新批的独立学院,其中当年就新增了8所独立学院,这些独立学院的前身大多是高等职业学院或民办专科学校,在与名牌公立大学"合作"后获得了招收本科生的资格。

    其次,很多独立学院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根据教育部的一份通报,2005年度对独立学院基本办学条件和资产权属核查发现,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租赁土地和教学行政用房办学,自有土地和教学行政用房不达标,资产未过户等,存在明显的教育风险。

    在青岛地区,独立学院的日子却比较好过,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在2006年高考中,一志愿就录满,文、理科投档线分别为522分、515分。而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第一年招收学生2000多人,去年招生3000人,今年又将招进3000多人,在校生总规模达到8000多人。据赵连营副院长介绍,由于收费比起省外同类院校并不是特别高,近几年考生报考十分踊跃,他最希望的就是主管部门在安排招生计划时能对独立学院有所倾斜。而且,根据教育部的文件,不管是青岛学院还是琴岛学院,在校园、办学主体、毕业证发放等各重要环节上,都真正做到了"独立"。

    不过,考虑到山东省高等教育资源较少,而考生之多为全国之最的情况,青岛独立学院的火爆也不难理解。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院长山广恕看来,即使学院的发展势头很好,但独立学院比起公办高校来,仍然存在三大不足:"首先是投入不足。虽然各个独立学院情况不一,但就投入来说,离教育部的规定还有一定距离。其次是师资力量不足,虽说母体高校会有帮助,但主要还是自己来解决,对于新办的高校来说,吸引高水平人才还是有难度。第三是管理,由于现在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独立学院的办学管理还都是在试验摸索阶段,比起公办高校多年积淀的管理人才和经验,独立学院还有差距。"

    不过,山广恕也强调,他所说的不足,仅仅是指和优秀的公办高校相比,比起大多数民办院校,独立学院仍然在师资和管理上占据优势。

    对独立学院制约最大的,还有政策上的不明确。"独立学院现在被归为民办院校,但它又与普通的民办院校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学院性质上的不确定。"张健说。"举个例子,国家助学贷款,现在公办高校没问题,民办高校今年也可以贷了,但我们独立学院还不行。还有老师的职称评定以及养老保险等等。"

    作为公办高校与社会资本的结合产物,独立学院固然有着两方面的优势,但处于"夹缝"中的他们,也有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

    "独立"向何方?

    不管是母体高校还是出资人,对于独立学院,有识之士更为关注的是其未来的发展。而决定独立学院未来发展的,一是在于母体高校与出资人的协调关系,二在于如何为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定位。

    "母体高校和出资人的沟通,基础在于利益的分配。"山广恕表示。"对于中国海洋大学来说,办独立学院,学校考虑更多的是会不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再就是能不能弥补一下办学经费,而对于出资人来说,他们考虑的是回报。"山广恕认为,只有在两者的目标上达成一致,独立学院才能走得长久,"青岛学院的出资人是新疆建设兵团下属的一家企业,他们对教育的规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长远效益和教育的公益性,目前我们双方合作得还很顺利。"

    而在张健看来,利益分配也正是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独立学院,合作的双方都是希望取得一定的回报。这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学生培养的质量上以及学校长远的发展目标上的关注。"

    说到独立学院长远的发展目标,张健颇为忧虑,"现在琴岛学院招生不用愁,但从今年山东省高考人数就能看出来,未来高等教育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不出自己的特色,肯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他还告诉记者,外省的独立学院中,一些已经变相地"关门"了。

    对于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这两大因素,一些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秘书长、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院长尹大家认为,独立学院的"独立"是相对的。在公共治理结构上,首先要处理好独立学院与申办者的关系。申办者对独立学院既不能统揽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独立学院既要发挥申办者的优势,又不能全套照搬。其次,要处理好独立学院与投资者的关系,投资者要保证独立学院办学条件、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又要保证独立学院的日常运行费用。既要科学地参与独立学院的管理和监督,又不能直接干预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三是要处理好独立学院与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独立学院与社会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要接受社会的监督,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要接受社会的考验。独立学院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同。

    从教育部的正式文件中出现"独立学院"到今天,这个新生事物已经有三四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仍无法断定其未来的发展轨迹,不过从青岛的独立学院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