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招生暗藏三大陷阱 学生吐露亲身经历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信息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高考结束之后,紧张的高校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而对于广东的民办高校来说,一场激烈的招生大战也开始进入高潮。
    
    据了解,从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至今这几年,各类民办高校拔地而起,成为提供高等教育的另一块重要阵地,并日益成为解决我国公办教育资源缺乏与老百姓需求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为了争抢生源,从铺天盖地的招生宣传简章到“招生代理人”,民办高校的招生手段可谓花样百出,导致每年在高考过后,总有不少考生、家长因为求学心切而上当受骗。
    
    那么,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具有欺骗性的陷阱?众多充当“猎手”的招生宣传、招生人员,究竟采用什么手法将学生招入门,暴利到底几何?非正规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率真实性到底怎么样呢?对此,时报记者日前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
    
    陷阱1 招生宣传广告夸大其辞
    
    “不实的招生宣传,是民办高校不规范招生行为的集中体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教育问题的专家叶嘉国告诉记者,由于竞争激烈,现在很多民办高校都面临着较大的生源压力,因此在招生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夸大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吹嘘毕业生就业率如何高”的现象。
    
    例如,有些民办高校在精美的招生简章中的壮观、漂亮的图书馆和教学楼,其实根本还没有竣工,根本就不是实景拍摄的,只是经过精心设计、能够以假乱真的建筑效果图而已。广州某独立学院的大一女生小谢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她在报读这所学校时,看到招生简章中有图书馆大楼的照片,照片旁还注明藏书量达上百万份。但是,直到已经快一年时间后的今天,学校的图书馆还没有竣工。
    
    此外,有些民办高校聘请的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但在招生宣传中却声称“大部分老师都具有多年在名牌大学任教的丰富教学经验”。有些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能还不到50%,但在招生广告中却声称“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
    
    叶嘉国建议:考生、家长择校前首先应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目标学校的办学资质,特别注意学校有无办学许可证号,不要轻信广告和招生简章,最好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陷阱2 招生代理人有时会说谎
    
    日前记者看到,在广州增城××学院的招生咨询网页上,有一位刘先生公布了这样一条信息:“要报考××学院,请拨打138……63”。记者打电话过去得知,原来这位刘先生是该学院的招生代理人。在记者再三承诺不公布代理学校和他的名字后,刘先生终于向记者透露了民办高校为获取生源,雇用招生代理进行招生的一些情况。
    
    他指出,目前广东的民办高校招生采取的方式大同小异,除了统招之外,就是通过招生代理获取足够的生源。他告诉记者:“我做招生代理有三年了,广州的生源我们不感兴趣,广州之外的其他地区我们比较愿意去招生。因为广州地区经济发达,考生家长对学校也比较了解,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关注的问题也多。有些问题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太难了,学生家长一般不会轻易相信。但是。广州之外就好做了。如茂名、清远、肇庆等偏远地区比较好找到生源,这些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对广州学校的了解很有限,那里的学生家长择校一般是看招生宣传或通过代理人介绍。另外,这些地区的学生和家长80%有恋广州情结,只要学费他们可以承受,我们一般都能招生成功。”
    
    记者问他:“做招生代理这几年有没有觉得有时是在骗人?”刘先生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认为我们这是在骗,也不认为我是骗子,最大的骗子是那些非正规的民办高校。我觉得招生代理应该可以说是一个行业,是这几年民办高校蓬勃发展催生的一个服务行业。”但是,他接着又说道:“对于招生代理来说,有些时候是需要说慌的。”
    
    回首做招生代理的这几年,刘先生感慨:“人脉在招生人员和生源之间起着信任、诱骗重复性的作用。亲戚、朋友、同事以及亲戚的朋友或是只有一面之缘的人,都几乎被招生人员的迷局所迷惑——希望自己或朋友的孩子去广州读一所好的大学。”据刘先生介绍,去年,他的11个二级代理和三级代理,基本网络着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生源,先后为该学院招收了近50名学生。对于这一点,与记者谈话时他还津津乐道。
    
    陷阱3 以“大专文凭”诱惑高考落榜生
    
    “每年高考之后,一些高考落榜生居然会收到五六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广东培正学院院长凌征海表示,这种奇怪的现象,从前几年开始已经“见怪不怪”了。在每年高考过后,一些不具备颁发大专文凭资格的民办学校,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高考落榜生的有关信息,把录取通知书邮寄到考生、家长的手中,声称“毕业后可获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但事实上,这些学校很可能是一所自考性质的民办学校,考生必须通过自考才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一些农村地区和求学心切的考生因此而上当受骗。
    
    广州某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赵小姐告诉记者,她当年高考落榜之后,正是听信了这所学校的招生办老师声称“毕业后能够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才决定报读的。但等她进了学校之后,才发现自己所就读的班级只是一个“自考班”。她同班近40名同学里只有五六位同学毕业前通过了自考,拿到了毕业证。而广州增城某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小马告诉记者,他也遭遇了同样的陷阱。
    
    据一位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民办高校老师透露,有一些不规范的民办学校为了招到足够的学生,不但在招生过程中刻意将校名“缩水”,比如把“专修”、“研修”等字眼去掉,而且还在文凭性质等问题上含糊其辞来诱骗考生报读。例如,有些民办学校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说成学历教育,将学历文凭考试说成民办高等教育,甚至将名牌大学下设的助学机构招生说成名牌大学招生。
    
    据介绍,还有些民办高校有意混淆办学主体,比如仅仅是一个合作办学,却直接说成是某某大学招生,并强调招进的落榜生与统招生一样上课、一样毕业、颁发同样的学历文凭。有些没有国家计划招生名额的民办高校,自己编造出名额来欺骗考生。另外还有一些规模小、名气不大的民办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异地招生,中介机构受经济利益驱使,发布虚假信息诱惑落榜生。
    
    相关报道 招生代理人一个月赚3万
    
    记者在网上的“民办高校吧”看到这样一篇揭露招生代理的文章。文章写道:在北京,一位某某技术学校的招生代理人,给记者算了一笔颇为惊心的账:从2001年到2004年替北京某某技术学校秋季招生,依次每年的获利为1.2万、7.5万、3万、3.5万,合计15.2万元。这仅仅是每年用一个月的时间赚的钱。
    
    据了解,部分非正规民办高校这几年从秋季招生开始,进入了畸形发展状态,招生人员从最原始的直接招生,演化成了一个类似传销金字塔形式的严格等级限制,一级总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一级一级地递减支付劳务费用。据了解,招生代理的费用,依次每招一个新生获利分别为1500元、900元、600元不等。另据了解,部分非正规民办高校给直接签订招生合同人一级总代理的提成,每招一个新生提成甚至达到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