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 民办高校如何应对学生就业难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月到了,随着2007届毕业生即将迈出校门,各大人才市场又迎来招聘高潮。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几家大型招聘市场时发现,部分招聘单位除了在学历和工作经验上有一定的要求外,在招聘栏上也清楚的注明了正规院校(全日制)的要求。在应届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似乎难上加难。
缘何民办毕业生受歧视?
一位来自北京某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小张告诉记者,他们当初选择民办高校是因为可以选择更好的专业,目的是为了在毕业时可以拥有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但没想到的是毕业后找工作如此困难,甚至会受到某些不公平的待遇。“这不公平”,“这是对我们民办学校学生的歧视”,类似此类的话语在记者的耳边重复出现。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表示:
从民办学校的角度来看,其中相当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公平待遇问题。民办学校不仅得不到国家的投资,而且在办学环境方面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补贴的公用经费、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民办高校的生源基本上是属于录取批次的最后一批,学生能力难以得到社会认可;其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为民办高校得不到国家的投资,在老师的待遇方面条件不是很优厚,所以难以构建强大的师资力量。因此,无论从大的环境上看还是从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条件考虑,民办教育的劣势是存在的。
填补公办教育空白
在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特定条件下,民办高校作为一支生力军在教育系统中异军突起,一度呈现出“破土而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事实上,民办教育在教育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不小的贡献。首先,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升学条件,为考生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民办学校在开设新的专业方面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专家以“物流”和“人力资源”专业为例,“许多公办名校在研究是否准备开设这两个专业时,许多民办高校就果断的走在了前列,与北京交通大学等名校率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为其他学校的专业开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应对机遇与挑战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现状,民办高校又该如何面对?
一位负责民办教育的资深专家廖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民办学校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民办院校在选择专业和课时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就是专业围绕市场‘变’,教学围绕订单‘变’。学校每年应安排专人负责调查市场的需求和饱和程度,针对某一市场的需求开设新的专业,这是许多公办学校所不具备的灵活性。”
当和记者谈到灵活办学的具体操作时,廖老师说道:“这主要就是规范管理。民办院校应始终坚持教育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方向,按照市场需求定位。由于目前市场的竞争残酷,民办院校在选择安排专业的同时,其相关的管理一定要跟得上,不能盲目;第二就是采取灵活机制办学。民办院校要紧抓市场特点,采取不同的办学模式,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见。第三点就是培养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家长把孩子送去读书,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够学有所成,而学生也希望能够为己之学,学以致用。当然,这三点都是要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市场。”
记者手记
我国当今的民办教育是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而兴起的。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买方对教育需求的选择。从当前的环境中看,相对于传统的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更需求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而民办高校也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寻找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进行灵活。正确处理目标与载体、规模与条件、数量与质量、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努力创新,精心构建优良的学校生态环境,使民办教育的发展真正建立在各种关系协调与和谐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