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办高校 可持续发展的资金“考题”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15日,《华商报》以《38亿元贷款:陕西省属高校扩建不能承受之重》报道了陕西省公办高校发展中遭遇资金压力的问题。而作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教育重要生力军的民办高校,它的成长和扩张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为了解陕西省民办教育资金压力的真实情况,记者采访了省内部分民办高校,以此管窥———
截至2006年底,陕西省现有民办高校及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41所。
其中,本科院校5所,占全国民办本科院校的1/5;
高等职业学院12所;
万人以上规模民办高校8所。
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3.94万人,教职工1.98万人。
陕西省民办高校多项硬性指标皆名列全国前茅,如此成绩固然可喜,但陕西民办高校,同样面临与公办院校一样的资金压力。而相比公办院校,他们更不易获得银行的支持,生存和发展没有资金寸步难行。由于民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学生学费,在近两年,高校扩招以及各地独立院校纷纷崛起等因素造成生源分流、资金分流等问题,陕西民办高校亟待锻造和稳固它的“资金链”。如何答好“节流开源”这道大考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陕西民办高校准备好了吗?
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21年陕西民办高校积累48.4亿固定资产
改革中崛起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民办院校的本科院校数、万人规模民办高校数、全日制大专以上在校生数以及学校占地面积和纸质图书数等方面皆在全国名列前茅。
校长声音
西译院长丁祖诒:西安翻译学院19年来积累10亿元固定资产,其中净资产9亿元,贷款1亿元,自有土地2千亩,自有校舍70万平方米,毕业生6万多人,在校生近4万人。与公办院校发展的轨迹相比,民办院校是滚雪球式的发展,执行滚动、稳步发展方针,这也是由于民办院校先天不足,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甚至连银行也不屑于或不敢给民办高校贷款等原因造成的。
资金方面少“外援”
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外叫做私立大学,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过半是私立大学,从哈佛、耶鲁到庆应、早稻田……私立大学已是高等教育的顶梁柱。在这些国家,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来源比较多,有政府资助,还有社会捐赠。而我国所谓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大概90%以上是靠学费,政府资助和捐赠非常少。
事实上,尽管在资金方面“外援”很少,陕西的民办高校依然成绩斐然。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民办高校累积固定资产已达48.4亿元。抛开这些账面上的数字不谈,仅仅是这些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也在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提供高学历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源节流 学会经营
民办院校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资金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根基。从初创阶段的资金运作看,为何有的学校办得很好,很快进入到良好运转,而为何有的学校艰难苦撑,最终被迫淘汰出局呢?
校长声音
西京学院院长任万钧:西京从1994年到1998年间还是三无学校,无资金、无校舍、无资源。1999年上半年,账上只有20万元,我们是怎么运作的呢?一句话:我们是量需而行。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必须懂教育,因为毕竟从事的是教育事业;二是必须懂经营,必须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没有基本的掌控能力,学校可能会出现经济危机,再好的教育理念将没有办法实现。
西安培华学院副院长姜波:希望各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不要“一刀切”,只给211工程院校,或者只给公办院校,应该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发展良好赢得银行信任
记者从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中心获悉,目前陕西省政府对民办高校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基本没有,但金融机构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很大。在民办高校贷款方面政府一直没有参与,因为如果参与就相当于进行了担保,所以说民办高校的贷款完全是其自主行为。
该省一些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近年来由于势头良好,受到了银行认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能够给民办高校贷款,是建立在对其信任的基础上,并进行了贷款风险的评估。
对此,各民办高校负责人对于银行贷款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负担,黄藤认为,民办高校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发展将变得更加缓慢。贷款对一个学校来说并不是坏事情,能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说明学校的声誉、发展状况良好。
陕西省社会力量管理中心书记李维民认为,目前总体来说,全省民办高校在资金运作方面的情况良好,没有大的风险,学校的规模已经发展起来,固定资产远远超过了贷款额度,而且运营状况良好,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所以金融机构愿意在资金上支持我省民办高校的发展。
高校扩招 生源折损
民办高校资金遭遇新“拐点”
近年来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定位已由非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转变,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由短期培训、大学预科、高职(大专)向本科层次演变。在生源不纳入国家统考系列之前,民办高校在生源市场上摸打滚爬,使用一些“土办法”进行招生,现在特别是已经升本的民办高校,生源主要是省内外参加高考的应、往届毕业生,学生的需求则是成为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生、高职生。
一家民办高校负责人认为,这几年公立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独立学院的横空出世,都是在举着“金字招牌”跟民办高校抢生源,高考成绩200来分的都能上,致使民办高校生源从数量到质量都陷入到危机阶段,学校的资金来源遭遇新“拐点”,民办院校发展的空间可能被大大压缩。
到底该如何对待这种情况,李维民分析说,近年来,举办民办学校的投入成本连年上涨,维持一所民办高校少则几千万元,多则数亿元。一些原来主要依靠滚动积累发展的民办高校已深感后续发展资金的匮乏,没有坚实的经济支撑点和新的增长点。不少完全依靠学费维持办学的民办高校,现因生源萎缩已陷入难以维继的困境。
另外,政策风险也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民办高校申请用地越来越难等。这些政策出台后,又没有相应的调整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影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校长声音
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目前来说,教育的各个版块都需要发展,一个版块发展的时候肯定会对另一个版块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有利和不利的方面。不利的是别人实力增强势必会削弱自己的力量;有利的一面是整个教育体系在增强,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民办高校也会获得很好的发展。
西安培华学院副院长姜波:
公立高校扩招和独立学院的出现,对民办高校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无形中会增加民办高校的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进入良性循环。
贡献巨大 支持较少
民办高校期待“国民待遇”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负责人都认为,目前陕西省民办高校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有能力抵御风险,进入到了发展稳定期。但他们也在强烈呼吁,为了促使民办高校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为社会、为陕西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最迫切、最希望获得的是公平、平等类似公办院校的“国民待遇”,比如建立国家级示范民办高校,公办院校有211工程、高职院校有示范学校,民办高校怎么就没有自己的211呢?获得政府的资助,从某种意义上得到政策支持,是民办高校最希望看到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
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民办学校的教师都要有教师资格,以后在这些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的权利,包括职称评定、业务培训以及社会上对教师的各种“照顾”。
审视近来发生在民办教育领域的一些突发事件,大多问题出在资产和财务管理上。既然民办高校属于公益事业,在国家教育领域担当着重任,那么学校产权归谁所有?其创办者享有对学校资产的所有权吗?丁祖诒对此做出否定回答,他说:“我们并不是资本家,产权都是国家的,政策明确规定不属于个人。”他认为,民办高校是民营企业,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校长不是老板,只有管理权。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资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明确了民办学校作为法人对其各方面投入的财产享有的权利,即在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但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以及办学积累的归属未作具体规定。而这些问题不明晰,无疑困扰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