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慎赶民校末班车 利用剩余名额未必明智

2006年09月05日 来源:新京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的民办院校招生已近高潮,虽然各校在火车站驻扎抢生源将逐渐走出历史舞台,但遍布在各地的招生点早已准备好宣传材料和甜如蜜的说辞。其实,与山东菏泽的付洪生有相同经历的学生,完全可以放弃这顿送上门的“大餐”,提前查找资料,通过有民办高校就读经历的师兄师姐、网络论坛等各种客观途径获取详实的学校信息,吃一道不算美味但货真价实的民办“自助餐”。

  在大一新生纷纷背着行囊走进大学生活时,至今尚无着落的学生们有些焦躁不安,踩着民办院校招生的尾巴,为自己进行最后选择。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学生终于圆了大学梦,家长悬着的心总算踏实下来,学校又向着满员开课迈进了一步。

  然而,深究起来,搭乘民办院校末班车未必是明智选择。首先,学校至今还有大量剩余招生名额的另一层含义是,其办学质量和社会口碑肯定被打了折扣;其次,考生急于找到归宿,即使学费再高,也得咬着后槽牙上学,这正给了学校“狮子大开口”的机会;第三,某些正在转型中的民办学校仍在扮演“自考培训班”的角色,家长每年花一万多块钱的学费和生活费,只供孩子上个以通过自考为目标的“培训班”,多数情况下没有就业前景可言,真可谓得不偿失。

  其实,考生不妨尝试将两个月的求学成本周期拉长至一年甚至两年,利用这段时间参加一些得到社会认可、真正实用的培训认证。虽然没有学历这块敲门砖,但至少能获得一份低起点的基础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逐渐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社会就业环境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当学历成为个人发展瓶颈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深造也为时不晚,而且通过职场磨练,可以具备迫切的求知欲、强烈的学习自主性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学便能完成自考、成考等国家承认学历的考试项目。事实上,大多数职场中人走的都是有针对性的再深造之路,并且在各种考试通过率中处于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