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快速发展领跑全国 陕西省民办教育巡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6年的高考已降下帷幕,陕西民办院校又到了招生季节。陕西省民办院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快速发展、不断进取,领跑全国的积极形象。特别是2005年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升本”成功,让整个陕西民办教育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逢时而生 厚积薄发
民办教育的出现正值国家经济转型,转向市场经济的中国百业振兴,各行各业求贤若渴。有研究证明,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100万名专业人才。这么大的人才缺口仅靠有限的公办高等教育资源是远远无法满足的,于是以培养高级专业技能人才为主的民办院校一时间以万马奔腾之势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1984年陕西的第一所民办院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的成立,宣告了我省民办教育事业的启航。1990年以来,陕西省民办高校及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发展。他们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从租借教室起步,从培训班、培训学校起步,陕西民办院校开始了社会办学的“零公里”。
经过十年的奋斗,陕西民办教育发展渐入佳境时,此时地方及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及时出台,更是为陕西民办教育发展锦上添花。1996年实施《陕西省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揭开陕西民办高等教育依法管理、依法办学、健康发展的新篇章。凭借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地处东西部交汇处、交通便利、公办高教资源丰富、教育成本较低、收费合理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姜维之、丁祖诒、黄藤、胡建波、任万钧、周延波、赵步长等一批热心于民办教育的实干家拼搏奋斗,加之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教育厅为民办教育发展的大力推动,陕西民办教育用二十年渡过了艰难的爬坡期,终于进入稳定的发展期。
目前,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省已拥有民办高校及民办高等教育机构45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12所、高教自考助学院校28所,万人以上规模的民办高校7所。
2.1万余名教职工在民办院校执教,其中专任教师1.6万余人。在校生22.4万人,其中国家统招生9.68万余人,高教学历生4.87万人,高教自考生7.81万人,2006年这个数字将按5%递增,我省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已在全国领先。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双雄合壁,使陕西成为当之无愧的高教大省。
坚持公益性 质量求生存
西安翻译学院从1987年第一年招生300名,到现在的3万余名,从租借校舍到占地2千余亩的美丽校园、8亿元的自有校产,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勾勒出了整个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不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陕西民办院校用二十年的摸爬滚打,创造了从“零资产”到48.4亿固定资产的奇迹。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以及后起之秀的西安思源学院和陕西国际商贸职业学院等,都是从不足百人的培训班发展到现在的千亩校园、万人高校。看看这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校园,完善的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严格的管理、严谨的教风、良好的学风,无不让人惊叹。
没有国家财政的支持,办学资金来源主要靠学费。陕西民办院校在这方面一直坚持办学的公益性,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以此赢得社会的认可与敬重。始终坚持不以赢利为目的,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用教育规律指导办学,用经济规律指导经营,不断完善教学条件,服务于教学。西安外事学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解决了经费紧张的问题,保证了学院的快速发展。西京学院克服重重困难在2000年仅用160天就建成了有16万平方米建筑的新校园,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竞争中生存 滚动中发展
提到陕西民办教育,其群体优势是最突出的亮点。开设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主要有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开设文学类专业的主要有西安翻译学院、开设工学类专业的有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等。借助地理上接近、高教资源集中等优势,全省民办院校既竞争又协作,逐渐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个专业化、多样化的办学体系,推动了全省民办高等教育的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在,陕西民办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实习中心拔地而起,图书藏书、各类资料也日趋丰富,师资队伍建设也正在向专职化、高学历化、年轻化发展,各校在设施竞争、人才竞争、管理竞争中保持了良性互动,提升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办学规模,规范了办学行为,使全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