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民办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2006年06月08日 来源:四川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基本情况分析: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成都的民办学校在数量上迅速攀升,在质量上不断提高,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增加全社会的教育供给,促进教育的多样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动力与活力,民办学校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发展与资金投入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同时,教育体制多样化和教育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教育需求个性化和教育消费层次化的现象更加普遍,这些都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的民办教育,由于校长还是用的公办学校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因此,还属于计划经济思维方式下的管理学校模式,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经营学校模式。这个时期的民办教育还没有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认真思考和研究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知识经济、教育制度、市场需求、经营思想以及公办教育发展规律和民办教育发展趋势。

  基本政策估计:“国家包揽办学”不符合“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公办教育的同时,必然要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教育资源,形成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完善办学体制,增大教育投入,改变教育结构模式,增强学校在人、财、物及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方式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整个教育体制的活力的必由之路。国家必将继续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引导民办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因此,民办教育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办好、我们可以办好、我们能够办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

  基本发展趋势: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自觉走法制化轨道,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突破公办学校单一化的目标定位和办学模式,面向教育需求市场和人才需求市场,依靠可供选择的优质服务、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优异的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坚持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凭借区域优势、环境优势,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民办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经济规律办学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董事会管理、校委会经营与校长承办、校长集体承包经营,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营模式。所有权归董事会,经营权归校委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