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仍大有可为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民办教育的崛起是因为供需矛盾,如果没有民办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公平和选择性没有办法实现,而民办教育没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支持也是无法健康发展的。按照这个逻辑的推理,民办教育的发展尽管现在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曙光已经开始出现。
对策一:寻求政策扶持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对民办学校办理和发展民办教育要有一个认识。我们是穷国来办教育,政府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来办教育。因此,需要大量民间资本的介入。民办教育不应当仅仅是我们的公办教育的补充,从国际上看,最好的教育往往是民办教育,最好的学校往往是民办学校。民办教育为多元化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这是我们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认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强,比如上海为民办教育提供了4000万的专项资金,广东预备在5年内,每年提供3000万,北京提供了800万。但更重要的是对民办学校提供制度上的扶持、政策上的扶持,这种扶持最集中地体现在为民办学校提供教师编制上的支持。现在杭州市已经发文,对杭州市所有民办学校的教师给予和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杨东平说,经过近20年的教育发展,中国各类教育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社会对教育的形象、品质、公信力下降到20年来的最低点。当前的教育增长是不公平的增长,不均衡的比较,所以出现了非常多的怪现象。中国的民办教育面临着一个历史转型,更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型。随着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建立一个市场导向、服务导向的行政管理,可以通过解除垄断,减少管制、下发权利和规范化、确立自主性来营造一个全社会能够共同参与的教育事业,形成一个活泼的健康的生长的教育环境。这无论对于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是一个共同的需要。
对策二:教师公平待遇
朱永新认为,应该让我们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一样的权利和责任,教师不应该有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的分别。应该都有一个机构统一管理。到哪一个学校可以自由流动,在苏州就是这样。是不是可以把所有的教师都归人事部门来管进行流动也值得尝试。这样就可以为民办学校吸纳优秀教师提供一个政策的支持。对策三:规范“假民办”杨东平介绍说,规范“假民办”有两种方式,一是彻底成为民办,一种是转成公办,目前各地都在探索中。如上海有两所“假民办”学校成功转成了真民办,而普陀区的一所学校则转成了公办,苏州也正在研究如何做到“假民办”与公办校之间产权明晰。记者了解到,南京要求目前尚存的5所“假民办”全部在年底前拿出改造计划,有两所拟转成公办,还有三所则彻底脱钩转成真正意义上的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