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碎片时间着重夯实基础

2018年03月29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教师 陈 莹

行百里者半九十。临近高考前的倒计时阶段容易被忽略,却又在高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倒计时阶段的复习效率直接影响考生的知识巩固、心态调整及考场发挥。在此关键环节,考生要调整复习策略,稳扎稳打,做到心中有数。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碎片时间莫挥霍

按照正常教学程序,考生的时间被划分为大块的课堂时间。在普遍观念中,大家认为只有课堂时间才是可以把握的。事实上,课堂时间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碎片化时间可以肆意挥霍。考生一天中的碎片化时间较充分,例如课间操整队前的10分钟、晨课预备的10分钟、大课间时间及午休前的时间等。

碎片化时间用来解决理科知识中的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题目并不科学,但用来解决文科知识中偏向于记忆的问题则十分有效。例如,英语单词记忆、语文古诗词精准背诵、文综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是众多考生的薄弱环节。有的考生利用三节晚自习连续时间进行背诵,却只背了一首诗词,或几则简单的英文短语。更有甚者文科知识点随时背诵随时忘,时间浪费较多,成效微不足道。由此可见,有些问题可以拿出整块时间整理分析,有些知识更适宜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和记忆。

高考本质上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多样化考查。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反复强化,更有助于考生进行夯实基础的训练。

系统复习成结构

碎片化时间的运用有助于考生夯实基础,而只夯实基础并不是最终目的。能将知识学以致用或在考试中信手拈来并灵活掌握,是建立在考生已经形成了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因此,系统化复习在现阶段很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考生并不注重碎片化时间和碎片知识的整理及积累。因此,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知识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会严重阻碍系统知识理论框架的构建,也很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还有部分考生,在初始积累阶段夯实了基础,却缺乏系统化的意识和过程,在成绩上仍旧没有明显突破。

事实上,无论是文科或理科类型的知识,都有自身逻辑关系,需要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认知并通过分类梳理,达到深化认知的效果。然而,受到心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考生不愿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和复习,这样,碎片化知识很难形成系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形式不常见的题目,考生就容易出现知识迁移受阻的问题。因此,强化系统复习、形成结构化知识在现阶段尤为重要。

模拟考试树自信

高考前,会有三次大规模的模拟考试。除此之外,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还会进行各类模拟训练。而考生对模拟考试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考生认为模拟考试中最后一次考试最重要,直接关系到高考成绩;有的考生认为模拟考试并不重要,态度不认真。这些考生都没有认识到模拟考试的重要性。

模拟考试的作用高考之前在于可查漏补缺、弥补尚未完全理解的知识。有考生认为自己的知识把握程度已经较高了,然而落实到考试中错误百出。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考生可充分感受考场氛围,以此锻炼考场心态,有利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正视模拟考试,一方面可帮助考生弥补知识缺陷,及时纠偏,完善优化知识系统;另一方面,有利于考生了解高考的考试过程,强化注意事项,调整考试心态。熟悉了高考考试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在考试结束后总结分析,避免同样的问题在高考中再次出现,也是模拟考试能带给考生的收获之一。

利用碎片时间,着重夯实基础,有利于考生知识点的积累;强化系统复习,形成结构知识,有利于考生知识库的构建;正视模考过程,树立考试自信,有利于考生调整心态,在高考过程中良好发挥。

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调整,更有助于考生把握心态,把握机遇,真正从高考考试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