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语文:了解变化点提前做准备

2014年01月22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考试报记者邓菡

北京《高考说明》将于近期发至考生手中。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语文科目有两大变化点,一是依托阅读文本考查考生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二是为全面考查考生写作能力而增设了微写作。考生要如何面对语文科目的这些新变化?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高三教研员陈忠玲。

陈忠玲表示,依托语言材料考查语文基础知识,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改变机械识记的考查方式为灵活、生动的语言实践,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针对这一变化,她建议考生除了集中记忆一些常用的字音、字形、成语外,还要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随时关注文章中的语言现象,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落实语基知识点。比如2013年高考语文中的散文阅读《浙江的感兴》,第一段中有“馄饨”一词,考生可以查阅词典读准字音“húntun”,别误读为húndun。第八段中,“醇厚”一词能否换成其他近义的词语呢?“醇厚”的字典义指气味、滋味等纯正浓厚,与“咸肉香随之而起”的语境是吻合的。举这两个例子,是提醒考生不要放过语文复习过程中的阅读材料,要尽量做到一文多用,学会在语言材料中落实语文基础知识。

微写作的增设被喻为一道亮丽的语文风景线。这种写作形式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还可能会扭转大作文偏向议论的单向考查。据悉,微写作的考查要体现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的联系,写作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合理、得体。复习备考微写作时,考生既要锻炼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能力,还要练习提升在15分钟内完成200字左右文段的速度。

此外,高考语文还会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传统文化的考查要突显文化的继承性、当下性和国际视野。“传统文化”的范畴很大,除了要熟记应知应会的文化常识外,考生要关注语文高考说明中的附录“识记与理解的篇目”,以这些篇目的内容及相关作家为触发点,深挖文化内涵,拓宽文化视野,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2014年高考语文科目将呈现出“小、活、多、宽”的崭新面貌。考生在复习时,要改变以往僵硬的识记方式和刻板的题海战术,逐步适应变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