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2年春季高考语文卷点评
2012年03月02日
来源:解放牛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光明中学语文组 李新
春季高考,上海成为最后一个堡垒,但参加的人数也非常少,考生的热情并不高。可能正因为此,春考的试卷在难度上或许会与秋考有些区别,但不能说没有启示意义。我对2012年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评价是八个字:“平实、干净、人文关怀。 ”
试卷语段和题目都挺平实
整张试卷从语段的选择到题目的设计,我觉得是挺平实的。第一篇现代文语段是关于现代汉语的说明语段。这种文章我们在许多《现代汉语》的序言中都可以读到,语言平实,但把现代汉语的特点以及源流和发展说得清清楚楚。第二篇《我的邻居吴冠中》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写得真挚感人,语言朴素平实。其他如诗《阙题》、文言文《杨璇传》、《<进舟赋>序》,语言都比较平实,不会给考生造成多大的阅读障碍。
题目的设计是平实的。没有刁钻的题目。像第1题,文中与“普通话”相对的概念是( )(答案是方言),第2题对下定义说明方法作用的考查,第4题对文学名著的考查,这些都是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偏重对考生基础的考查。第7题对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第9题对表达方式效果的赏析,第12题对散文标题的评析,第14题关于诗题的选择,第17题考查“前四史”的文化常识,第21题的文言断句,第26题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这些题目都很平实,都是对“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题干的设置很干净
再就是干净。题干的设置很干净,不拖泥带水。题干答题指向很明确,不会给考生造成误解或者歧义的理解。比如第2题,第1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告诉考生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出下定义说明的作用,答题路径很明确,考生就会在脑中过滤,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是科学、准确地将概念阐释清楚。再结合内容,考生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本题的答案是:科学、准确地揭示了本文说明对象“现代汉语”的内涵。再如第9题,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9段画线句。这也为考生提供了明确的答题路径。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考生也是要在脑子里过滤文学作品一般使用哪些表达方式,诸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然后再看题干所针对的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第9段中的画线句“多么珍贵的印章啊! ”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那就从抒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如:吴冠中的印章有很高的价值,却被他自己主动磨掉。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真切而强烈地表达出惋惜、惊讶、敬佩等感情。其他如第15题,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第16题,就诗中画线的句子(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第26题,下列表现手法(注意是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等,都干净利索,答题路径非常明确。
题目和答案很精准
干净的结果是精准。我们过去埋怨有些高考的题目表述得不精准,比如某句话非常精妙,让考生分析它的妙处。这就有强加于考生之嫌。精妙是你命题人认为精妙,万一考生认为并不精妙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次命题就基本避免了这一缺憾。比如第10题的设计,第10段中作者认为“她成了婴儿”普普通通五个字打动人心,根据本文分析其原因,这就明确了是“作者认为”,而不是命题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分析原因”,而不是鉴赏它的妙处,这就引导考生密切关注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依据。这就关注了阅读本身。相比较而言,第12题的设计可能就差一些,标题中“我的邻居”四个字耐人寻味就是命题人强加的,或许作者就是从邻居的角度来写吴冠中的,并没有什么特别耐人寻味之处,让考生去评析,确实有强人所难之处。我们看命题人所提供的答案还是从吴冠中是名人却与普通人一样来考虑的。事实上我们和名人作邻居并没有感觉到他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许是习以为常的缘故吧,况且如果与名人关系比较近的话,更觉得“近处无名人”了。那名人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再一个精准就是答案的设计。过去一直是思想和性格两个概念模糊,这次第22题的设计,概括杨璇的性格特点,答案是机智、刚强。机智、刚强就是性格,而不是思想,真正做到明确了。
试题的设计很具人文关怀。命题的设计是真正做到以考生为本的,包括试题的难度,包括答题指向的明确性,都是从考生的角度出发。这里特别要讲到几道选择题的设计。过去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语段后面往往要设计一道6分的选择题,一般选择的答案是两项,一项3分,一般同学得3分,运气不好的6分全失去,只有10%左右的同学能获得满分。这次把这道选择题调整到第一个语段,降低了难度,而且满分是4分,这就降低了考生的失分率。还有诗歌阅读,过去也有3分的选择题,失掉了甚为可惜,这次改变了形式,诗歌阅读由满分8分变为9分,其中文字表述题共占7分,这也大大降低了失分率。这些都是从考生角度考虑而进行的调整。包括答案设计也体现了这一点。过去主观题一般只提供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实际上是没有答案,阅卷老师的主观性很强,对考生的公平性相对较差。现在提供了答案示例,如第12、15题的答案,这样阅卷老师就有了可参照的依据,尽量减少阅卷评分的误差。这都是从考生的角度考虑的。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
写作恢复了话题作文,是写“我的写作经历”,在考生写作的过程中,有过喜悦,有过苦恼,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因为关注是“我的”,考生应该有话可说,并且能够针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谈出自己的独立思考。但由于受长期应试作文的束缚,考生真正能够写出鲜活并且感受深刻的作文也是不容易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作文命题是对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作文教学的一次反正。
春季高考,上海成为最后一个堡垒,但参加的人数也非常少,考生的热情并不高。可能正因为此,春考的试卷在难度上或许会与秋考有些区别,但不能说没有启示意义。我对2012年上海春考语文卷的评价是八个字:“平实、干净、人文关怀。 ”
试卷语段和题目都挺平实
整张试卷从语段的选择到题目的设计,我觉得是挺平实的。第一篇现代文语段是关于现代汉语的说明语段。这种文章我们在许多《现代汉语》的序言中都可以读到,语言平实,但把现代汉语的特点以及源流和发展说得清清楚楚。第二篇《我的邻居吴冠中》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写得真挚感人,语言朴素平实。其他如诗《阙题》、文言文《杨璇传》、《<进舟赋>序》,语言都比较平实,不会给考生造成多大的阅读障碍。
题目的设计是平实的。没有刁钻的题目。像第1题,文中与“普通话”相对的概念是( )(答案是方言),第2题对下定义说明方法作用的考查,第4题对文学名著的考查,这些都是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偏重对考生基础的考查。第7题对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第9题对表达方式效果的赏析,第12题对散文标题的评析,第14题关于诗题的选择,第17题考查“前四史”的文化常识,第21题的文言断句,第26题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这些题目都很平实,都是对“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题干的设置很干净
再就是干净。题干的设置很干净,不拖泥带水。题干答题指向很明确,不会给考生造成误解或者歧义的理解。比如第2题,第1段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告诉考生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说出下定义说明的作用,答题路径很明确,考生就会在脑中过滤,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是科学、准确地将概念阐释清楚。再结合内容,考生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如本题的答案是:科学、准确地揭示了本文说明对象“现代汉语”的内涵。再如第9题,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9段画线句。这也为考生提供了明确的答题路径。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考生也是要在脑子里过滤文学作品一般使用哪些表达方式,诸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然后再看题干所针对的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第9段中的画线句“多么珍贵的印章啊! ”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那就从抒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如:吴冠中的印章有很高的价值,却被他自己主动磨掉。作者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真切而强烈地表达出惋惜、惊讶、敬佩等感情。其他如第15题,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第16题,就诗中画线的句子(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第26题,下列表现手法(注意是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等,都干净利索,答题路径非常明确。
题目和答案很精准
干净的结果是精准。我们过去埋怨有些高考的题目表述得不精准,比如某句话非常精妙,让考生分析它的妙处。这就有强加于考生之嫌。精妙是你命题人认为精妙,万一考生认为并不精妙呢?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次命题就基本避免了这一缺憾。比如第10题的设计,第10段中作者认为“她成了婴儿”普普通通五个字打动人心,根据本文分析其原因,这就明确了是“作者认为”,而不是命题人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分析原因”,而不是鉴赏它的妙处,这就引导考生密切关注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依据。这就关注了阅读本身。相比较而言,第12题的设计可能就差一些,标题中“我的邻居”四个字耐人寻味就是命题人强加的,或许作者就是从邻居的角度来写吴冠中的,并没有什么特别耐人寻味之处,让考生去评析,确实有强人所难之处。我们看命题人所提供的答案还是从吴冠中是名人却与普通人一样来考虑的。事实上我们和名人作邻居并没有感觉到他有什么特殊之处,或许是习以为常的缘故吧,况且如果与名人关系比较近的话,更觉得“近处无名人”了。那名人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再一个精准就是答案的设计。过去一直是思想和性格两个概念模糊,这次第22题的设计,概括杨璇的性格特点,答案是机智、刚强。机智、刚强就是性格,而不是思想,真正做到明确了。
试题的设计很具人文关怀。命题的设计是真正做到以考生为本的,包括试题的难度,包括答题指向的明确性,都是从考生的角度出发。这里特别要讲到几道选择题的设计。过去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语段后面往往要设计一道6分的选择题,一般选择的答案是两项,一项3分,一般同学得3分,运气不好的6分全失去,只有10%左右的同学能获得满分。这次把这道选择题调整到第一个语段,降低了难度,而且满分是4分,这就降低了考生的失分率。还有诗歌阅读,过去也有3分的选择题,失掉了甚为可惜,这次改变了形式,诗歌阅读由满分8分变为9分,其中文字表述题共占7分,这也大大降低了失分率。这些都是从考生角度考虑而进行的调整。包括答案设计也体现了这一点。过去主观题一般只提供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实际上是没有答案,阅卷老师的主观性很强,对考生的公平性相对较差。现在提供了答案示例,如第12、15题的答案,这样阅卷老师就有了可参照的依据,尽量减少阅卷评分的误差。这都是从考生的角度考虑的。
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
写作恢复了话题作文,是写“我的写作经历”,在考生写作的过程中,有过喜悦,有过苦恼,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因为关注是“我的”,考生应该有话可说,并且能够针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谈出自己的独立思考。但由于受长期应试作文的束缚,考生真正能够写出鲜活并且感受深刻的作文也是不容易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作文命题是对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作文教学的一次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