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想要提分 一模后“反思”很重要

2012年02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考之前一般有两次大考,即3月中旬的一模和4月下旬的二模。一模是对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检测,二模是对一模之后知识点的补充,主要检测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答题意识。据资深老师介绍,一模和二模之间的一个多月对中等生最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中等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分。

  一模后往往“找不着方向”

  毕业于花都秀全中学的邱同学,今年考上了广工。她的一模成绩较好,高于重本线。但一模后,和所有人一样,她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原先紧张的状态放松了下来,但一模后的复习忽然间找不到方向了。

  数学是邱同学的强项,一模后也就放松了数学的学习,结果在高考中数学连连出现小失误,成为最大的败笔。而语文因为一模后更加重视,成为提高最多的学科。

  回顾一模到二模之间的这段复习,她总结了几点建议:一是在一大堆试卷面前,千万别忘了多复习基础知识。二是后期应该多重复练习自身的弱环节,找这方面的题做。三是每次考完的试卷,都要学会找出自己的问题。四是认真对待错题集,做好归类。五是心态方面,千万别以为时间短,改变不了什么,而放纵自己,但也不要过于紧张影响复习。

  一模二模间的一个多月 复习对路事半功倍

  对于一模到高考之间的备考,华师附中特级老师冯丹提出了“CTPR策略”。其中,C,代表选择“choice”,T代表测试“test”,P代表计划“plan”,R代表反思“rethink”。

  一模之后的“反思”非常重要,要找出知识的缺漏、技能的缺漏、策略的缺漏、反思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的问题、发现思维差异化。此外,一模后做大量的题不如看大量的题,对着标准答案看题目,看人家的标准答案里面前面用什么词,后面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来回答这个答案。这是得到高分的一个快速方法。

  一模到二模之间,学生会“找不着方向”,老师也会“无所适从”。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恰恰是中等生上台阶的时间,也是中等生提分的关键时间。

  语文备考应重点在三个板块

  精锐教育考试研究院杨老师认为,语文备考应重点在三个板块:一是文言文板块,在一模冲刺前的一个月,必须保证每天半小时的巩固性强化训练,以便加强学生的熟悉程度。二是作文板块。从作文的审读材料训练、思辨化训练与速度训练入手。要坚持一小时千字文,一个中心谈透话题和立意先行这样三个原则。三是文学文本的阅读。文学文本的备考在解题思路及答题规范的训练中,要注意“三扣”和“一转换”,即扣文本、扣文题、扣文体特征,和根据问题转换答题角度进行语句重组。这之中,文学文本的特征的把握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必须在概念上反复强调。

  搞题海战术不如对点训练

  一模后,学生不能搞题海战术,真正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对点训练。把一模试卷与考点考纲对应起来,考到的考点,有无丢分,没考的考点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一模之后,优秀学生提分往往在某个点上,而中等学生则要调整解题思路才能提高分数。要调整思路,在备考时要有“点线面”的思维,有多少考点,每个考点有几种变式题,由点延伸到线,由线到面,织成一张网。一模检查了自己织的这张网是不是有漏洞,二模则刚好查漏补缺,这样才有针对性提分。

  每年一模后,都有许多地市的一模试卷出现,如深圳卷、佛山卷、中山卷,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有所选择。每次模考的重点不同,一模是对第一轮复习的检测,二模是检测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答题意识,有些学校还会在5月下旬进行三模,那是让学生完全进入高考状态。一般而言,一模相对会难一些,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完成第一轮复习,没有进行大型考试,没有应考经验,考试心理也不太成熟。如果一模不理想,不能气馁,对此要有充分认识。(记者 邓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