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考前50天如何冲刺:优化解题环节
2011年04月15日
来源:新闻晚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级教师 张永兴
高考前50天左右是冲刺复习的关键时刻。这阶段主要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原有复习成果的同时,重在增强适应能力。所以,免不了要解答大量的题目。但宝贵的时间不容我们再滥做题、瞎做题。因此,优化解题每个细节、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心选题,叫每道题都闪光
冲刺复习阶段,大家手头的题目主要来自区县的一、二模试卷,教师搜集选编试题、自己准备的教辅资料试题。其中有些题目在首轮和二轮复习中已经浮出水面,有些试题从外省市移植过来,重新包装后登场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筛选与考纲贴近的题:
(1)不要屡做相同重复题。凡遇重复题,只须体会一下其考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处理,不必重新再做一遍。
(2)少做明显超纲题。考纲规定以外的,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一时还很难达到。对那些游离考点之外、但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将新概念、规律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新信息题,我们还要重视的。因为这些“擦边题”就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
(3)活做似曾相识题。面对题目内容大致相同,题图十分相仿,但除已知条件、设问要求、待求条件已经变换的似曾相见题,不能用既成的思维定势盲目套“路子”,应该比较异同,活用已有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二、规范答题,让每道题很精彩
答题是重要的解题环节。如果没有规范的答题,很难连贯正确地完成解题过程。有些同学答题时涂涂改改,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莫名其妙地解错,正是不规范解题惹的祸。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规范答题。
首先,答题要有切题分析,即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
(1)对非题设条件(字母,符号)的说明,即用文字叙述题目没有明确设定的物理量。如设滑雪运动员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安培力为F安等。
同时,尊重题目所给符号,不篡改或另立物理量符号。如:题目已经明确了支持力FN、细绳拉力F、电源电动势ε,则作图也好,运算过程中代公式也好,就不能随意另用N、f、T、E表示已知的物理量,要书写试题提供的物理量符号。
(2)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即应用物理公式时一定要冠以相应的名称,说明依据。如“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由动能定理得”、“由状态A-状态B是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其次,要有演算推导过程。解题中所列的物理公式要标序号,以便根据需要选择相关方程,联立运算。推导出最简单的表达式,用已知量表示待求量。若要代数据,则把已知量、假设量化成国际单位后再代入最简单表达式或某一物理过程中,若是物理量字母运算,也不能少公式之间变换环节。同一物理量在多过程中运用,则用角标加以区分。
最后,要有明确结果和探究结论。把题目所求结果明确地展现出来,要有数值、单位,说明其物理意义。如果是矢量,还得用正负号表示(说明其方向)。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物理问题,要说明结论成立应满足的条件。
三、反思议题,解每道题有收获
解答结果正确与错误的机率是均等的,我们要善于总结、及时反思,更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解每道题都有收获。
解题后的反思议题,主要是:(1)要善于联想。比较新旧题的变化,知识点的增减。 (2)要注意归纳。有些问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譬如力学平衡试题,已知一个恒力及另一分力的方向,求另一变化的分力的大小,往往存在极小值,可用作图法直接判断等。 (3)要寻找问题。找到自身解题薄弱环节,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解对了题,要回味是牢固的基础知识帮了忙,还是扎实的基本技能助了威。思考是否有更巧妙简捷的方法分析处理。思考试题存在新立意的空间,可以从哪些方面充实考点,变化考查的角度和力度,思考试题单纯知识性和实际应用性之间的潜在关系,用怎样的物理模型将两者有机联系。即挖掘每道题丰富的测试功能。
如果解错了题,就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题目看不懂、读不通、无法下手,还是思路偏,方法错。总之,要找出症结所在。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我们对解题环节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解了几道题,而要充分理解这是一个思维的系统工程,要经历选题(认识)、答题(动作)、思题(总结)三个环节。只有优化解题的每个环节,才能取得最佳复习的效果。
高考前50天左右是冲刺复习的关键时刻。这阶段主要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原有复习成果的同时,重在增强适应能力。所以,免不了要解答大量的题目。但宝贵的时间不容我们再滥做题、瞎做题。因此,优化解题每个细节、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心选题,叫每道题都闪光
冲刺复习阶段,大家手头的题目主要来自区县的一、二模试卷,教师搜集选编试题、自己准备的教辅资料试题。其中有些题目在首轮和二轮复习中已经浮出水面,有些试题从外省市移植过来,重新包装后登场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筛选与考纲贴近的题:
(1)不要屡做相同重复题。凡遇重复题,只须体会一下其考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处理,不必重新再做一遍。
(2)少做明显超纲题。考纲规定以外的,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一时还很难达到。对那些游离考点之外、但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将新概念、规律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新信息题,我们还要重视的。因为这些“擦边题”就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
(3)活做似曾相识题。面对题目内容大致相同,题图十分相仿,但除已知条件、设问要求、待求条件已经变换的似曾相见题,不能用既成的思维定势盲目套“路子”,应该比较异同,活用已有知识和掌握的技能。
二、规范答题,让每道题很精彩
答题是重要的解题环节。如果没有规范的答题,很难连贯正确地完成解题过程。有些同学答题时涂涂改改,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莫名其妙地解错,正是不规范解题惹的祸。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规范答题。
首先,答题要有切题分析,即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
(1)对非题设条件(字母,符号)的说明,即用文字叙述题目没有明确设定的物理量。如设滑雪运动员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安培力为F安等。
同时,尊重题目所给符号,不篡改或另立物理量符号。如:题目已经明确了支持力FN、细绳拉力F、电源电动势ε,则作图也好,运算过程中代公式也好,就不能随意另用N、f、T、E表示已知的物理量,要书写试题提供的物理量符号。
(2)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即应用物理公式时一定要冠以相应的名称,说明依据。如“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由动能定理得”、“由状态A-状态B是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
其次,要有演算推导过程。解题中所列的物理公式要标序号,以便根据需要选择相关方程,联立运算。推导出最简单的表达式,用已知量表示待求量。若要代数据,则把已知量、假设量化成国际单位后再代入最简单表达式或某一物理过程中,若是物理量字母运算,也不能少公式之间变换环节。同一物理量在多过程中运用,则用角标加以区分。
最后,要有明确结果和探究结论。把题目所求结果明确地展现出来,要有数值、单位,说明其物理意义。如果是矢量,还得用正负号表示(说明其方向)。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物理问题,要说明结论成立应满足的条件。
三、反思议题,解每道题有收获
解答结果正确与错误的机率是均等的,我们要善于总结、及时反思,更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解每道题都有收获。
解题后的反思议题,主要是:(1)要善于联想。比较新旧题的变化,知识点的增减。 (2)要注意归纳。有些问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譬如力学平衡试题,已知一个恒力及另一分力的方向,求另一变化的分力的大小,往往存在极小值,可用作图法直接判断等。 (3)要寻找问题。找到自身解题薄弱环节,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解对了题,要回味是牢固的基础知识帮了忙,还是扎实的基本技能助了威。思考是否有更巧妙简捷的方法分析处理。思考试题存在新立意的空间,可以从哪些方面充实考点,变化考查的角度和力度,思考试题单纯知识性和实际应用性之间的潜在关系,用怎样的物理模型将两者有机联系。即挖掘每道题丰富的测试功能。
如果解错了题,就要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是题目看不懂、读不通、无法下手,还是思路偏,方法错。总之,要找出症结所在。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我们对解题环节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解了几道题,而要充分理解这是一个思维的系统工程,要经历选题(认识)、答题(动作)、思题(总结)三个环节。只有优化解题的每个环节,才能取得最佳复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