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明确变化和趋势 抓热点查漏补缺
2011年03月18日
来源:浙中新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金华一中胡吉平
在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的日子,如何进行化学的有效复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解读2011年《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1年《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希望考生认真学习,逐条落实。对样卷中的每个试题都认真思考和练习。
今年《考试说明》中,对胶体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提升,估计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鉴别试题,今年可能会有所体现。
今年的样卷部分,无论试题的形式、内容的覆盖、知识板块的融合等都有较大变化。
二、加强对近几年高频试题的归纳总结
下面列举近几年高考化学的一些高频试题的热点知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解题时要注意的问题,如盐酸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石英中也无分子等。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的方程式虽然不常见,但原理还是:氧化剂+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和一些辅助产物。
3.化学用语:化学式、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有定量要求的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同位素示踪反应过程。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机理、酯化反应机理。
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推断,化学键类型、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四种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简单分析。四种晶体熔沸点大小比较。
6.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等效平衡分析、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盖斯定律。
7.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应用,溶液的PH值,离子共存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物料、电子、质子三大守恒式,新型电池放电和充电问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掌握以第三周期元素和氮、铁、铜为代表的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有机化学
1.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2.官能团的名称、同系物的判断、有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以芳香烃、卤代烃、酚、醇、醛、羧酸、酯、高分子化合物为主线的有机推断与合成。
4.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在推测有机分子结构中的作用,并能根据谱图反过来判断官能团和同位氢数目。
化学实验
1.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托盘天平和电子天平、酸(碱)式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布氏漏斗。
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过滤(抽滤、热过滤)、蒸发、蒸馏、结晶、萃取、层析。抽滤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优点、注意事项和沉淀物的洗涤。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中和滴定及定量分析(误差分析)问题,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有效数据的处理。
4.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5.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能识别化学品安全标志,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试剂保存。
7.混合物中离子分析试题。
化学计算
包括混合物的计算、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有关有机物的燃烧计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等。
三、加强综合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理综应试方法
理科综合是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训练,增加磨合,并在训练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方法。目前做理科综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有:
1.时间方面:在规定的2个半小时内完成一份理综卷的练习,做题时要记录完成各学科内容所需要的时间,以便总结出各学科较合理的时间分配。
2.程序方面:通过训练,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解题程序。
3.审题方面:解题时应做到题目里每一个字都认真去读,理解问题要深刻,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如:同周期从左到右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就要克服受同周期原子半径、阳离子、阴离子半径逐渐变小的定式影响。
4.规范方面:从每年高考阅卷反馈的情况看,由于答题不规范而导致丢分的情况很普遍,所以重视这段时间的规范训练非常必要。
5.表达方面:简答题往往表达不简洁、意思表达不到位,或抓不到重点,答非所问。如问反应现象答结论,要求指出错误答成改正错误等。
四、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4月下旬以后,除做适量的化学综合练习和最新的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外,应该挤出一定时间用于查漏补缺,整理好做过的练习和纠错本,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落实。
进入5月下旬,要强化基础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具体做法是:
1.快速浏览七册教科书。了解教科书上介绍的一些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方面的简单知识。
2.将中学阶段出现的重要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一列出,然后对自己觉得不熟悉、没把握的方程式认真规范地写一写。
3.对重要的识记性知识和规律进行归类和记忆。可采用重要物质的颜色归类、状态归类,气体水溶性归类,特征反应类型归类,常见具有特征结构微粒归类等。
4.回忆重要公式。主要是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PH值、离子积、电离常数、溶度积等计算公式。
5.化学史方面:归纳中外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6.总结近一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化学事件。
在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的日子,如何进行化学的有效复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解读2011年《考试说明》及样卷
2011年《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希望考生认真学习,逐条落实。对样卷中的每个试题都认真思考和练习。
今年《考试说明》中,对胶体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提升,估计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鉴别试题,今年可能会有所体现。
今年的样卷部分,无论试题的形式、内容的覆盖、知识板块的融合等都有较大变化。
二、加强对近几年高频试题的归纳总结
下面列举近几年高考化学的一些高频试题的热点知识: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气体摩尔体积。解题时要注意的问题,如盐酸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石英中也无分子等。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的方程式虽然不常见,但原理还是:氧化剂+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和一些辅助产物。
3.化学用语:化学式、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有定量要求的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同位素示踪反应过程。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机理、酯化反应机理。
5.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推断,化学键类型、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四种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简单分析。四种晶体熔沸点大小比较。
6.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等效平衡分析、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盖斯定律。
7.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应用,溶液的PH值,离子共存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物料、电子、质子三大守恒式,新型电池放电和充电问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掌握以第三周期元素和氮、铁、铜为代表的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有机化学
1.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2.官能团的名称、同系物的判断、有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以芳香烃、卤代烃、酚、醇、醛、羧酸、酯、高分子化合物为主线的有机推断与合成。
4.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在推测有机分子结构中的作用,并能根据谱图反过来判断官能团和同位氢数目。
化学实验
1.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托盘天平和电子天平、酸(碱)式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布氏漏斗。
2.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过滤(抽滤、热过滤)、蒸发、蒸馏、结晶、萃取、层析。抽滤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优点、注意事项和沉淀物的洗涤。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中和滴定及定量分析(误差分析)问题,PH试纸测定溶液PH值,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有效数据的处理。
4.常见气体和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5.能绘制和识别简单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能识别化学品安全标志,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试剂保存。
7.混合物中离子分析试题。
化学计算
包括混合物的计算、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有关有机物的燃烧计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等。
三、加强综合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理综应试方法
理科综合是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训练,增加磨合,并在训练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应试方法。目前做理科综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有:
1.时间方面:在规定的2个半小时内完成一份理综卷的练习,做题时要记录完成各学科内容所需要的时间,以便总结出各学科较合理的时间分配。
2.程序方面:通过训练,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解题程序。
3.审题方面:解题时应做到题目里每一个字都认真去读,理解问题要深刻,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如:同周期从左到右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就要克服受同周期原子半径、阳离子、阴离子半径逐渐变小的定式影响。
4.规范方面:从每年高考阅卷反馈的情况看,由于答题不规范而导致丢分的情况很普遍,所以重视这段时间的规范训练非常必要。
5.表达方面:简答题往往表达不简洁、意思表达不到位,或抓不到重点,答非所问。如问反应现象答结论,要求指出错误答成改正错误等。
四、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4月下旬以后,除做适量的化学综合练习和最新的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外,应该挤出一定时间用于查漏补缺,整理好做过的练习和纠错本,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落实。
进入5月下旬,要强化基础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具体做法是:
1.快速浏览七册教科书。了解教科书上介绍的一些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方面的简单知识。
2.将中学阶段出现的重要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一列出,然后对自己觉得不熟悉、没把握的方程式认真规范地写一写。
3.对重要的识记性知识和规律进行归类和记忆。可采用重要物质的颜色归类、状态归类,气体水溶性归类,特征反应类型归类,常见具有特征结构微粒归类等。
4.回忆重要公式。主要是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PH值、离子积、电离常数、溶度积等计算公式。
5.化学史方面:归纳中外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
6.总结近一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化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