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一个多月各科如何冲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考冲刺之语数外:2007高考复习指导
再过40天就要高考了。为了帮助同学们做好最后的冲刺,本报特约请山西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们就高考各科给同学们作出指导,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并祝大家愉快度过这段最紧张的日子。
语文 查漏补缺主攻难点
一、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将近几个月来所做的专项及综合练习及时拿出来巩固消化,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哪部分内容还没有完全吃透,重点复习自己经常出错的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对照《考试说明》,逐项检查自己哪部分知识还有欠缺,哪些能力还有不足,并进行弥补。弥补的方法是做单项强化训练,回顾近三年来的同类高考试题,然后再做一些最新模拟试卷中的同类考题,力求事半功倍。
二、瞄准变化,主攻难点
2007年的《考试大纲》仍然体现了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视,对写作的能力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在“有文采”一项中,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一方面降低了难度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对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重视,反对追求华美、追求词藻堆砌的不良文风,要求考生努力做到语言与内容的统一。在写作“丰富”一项中,多了“论据充实”4字,体现了对议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考试时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要具有此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非驴非马、四不像的作文。对写作中的语言要求是不能出现网络语言。
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增加了内涵,缩小了考查的范围,将考查的对象限定在2500个常用字的范围内,不鼓励考生钻研冷僻字、繁难字。
考生平时考试中认为的难点有古诗词鉴赏主观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作文。其中,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是大多数考生的老大难问题,最后一阶段要集中火力猛攻。文言文近十年来考的都是纪传体的文章,内容多是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维护统一或者讴歌某种高尚道德情操等内容,因此,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关的文言文,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要以“直译”为主,逐字逐句都要落实。拿到试题时要考虑出题人的意图是什么,该句中主要的考查点有哪些,先按照语句本来的语序翻译出来,然后检查是否有倒装的语序,如有再进行调整,直到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句子忌讳只翻译出大概意思,同时不要轻易改变句子的顺序。对于诗歌鉴赏类的试题,应该明确考点,整理并默记有关知识点。
三、盘活内存,强化记忆
不少考生有记日记和写随笔的良好习惯,更有不少考生三年来摘录了大量文质俱佳的美文,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考试资源,在临考前要将这些“内存”激活,“重温旧梦”,以便寻找可以借鉴的鲜活的素材。“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背诵名句名篇”等考点,所涉及的这些识记性的内容正是绝大多数考生考前得分的增长点,最后一个月中要每天坚持挤出一刻钟的时间背诵,突出重点,分类记忆,特别是名句,一定要记准、记牢,还要注意其中容易写错的同音字。
四、把握规律,认真阅读典型示例
要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如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考查包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对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等。解答时应遵循这样的步骤:第一,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段尾总结句)分层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第二,按序做题,阅读题干,题干中涉及的语句要回读到原文,依照原文做出准确判断,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答题;第三,整理答案,使语句通顺,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复杂的最好分层做答。《考试大纲》中的“典型示例”很重要,从题型到内容应该说都有暗示,考生一定仔细阅读,认真研究。如现代文阅读选择的是《绵绵土》一文,我个人认为选择的意图在于它的内容――注重人性,这与今年的两会要点是一致的(民生、环保等);选择《报秋》一文则侧重于它的题目设置规范,试题考查点全面。好好研究这些典型题型有助于掌握答题规律和技巧。
五、提高复习效率,规范答题
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建议在阅读类和写作上多下点工夫。作文占全卷比重的40%,理应重视。考前应加强对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因为审题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是致命的。对于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内容的选择有相对的自由性,但绝不是无边无际、随心所欲,应看清限制条件,抓住话题材料的实质。写作训练应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明确自己擅长的文体,力展示自己的个性,避免作文中出现“四不像”。同时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做到灵活运用,让自己的作文内涵丰富、充实。
规范答题应该做到掌握各种考题的考法、试题类型、考查点、答题程序、用词等。 (卫晨霞)
数学领会要点归纳总结
一、注重专题训练,领会数学思想
高考数学第二阶段的复习重在知识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安排做一些专题性练习。我们平常说的专题主要分两类,即知识性专题和方法性专题。选择题专题、应用题专题、函数专题、数列专题、不等式专题、三角专题、解析几何专题、立体几何专题等属知识性专题,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属方法性专题。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此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更上一个层次。
二、关注热点问题,重视知识之间的交汇
认真分析考试大纲,研究近几年高考走向和各地市模拟训练题的命题规律,从而确定重点复习和训练的内容。这几年高考在新增加的内容――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极限与导数等方面的试题越来越多,分值逐年增加,因此,要对此类知识重点复习,尤其是向量和导数,作为研究高中数学有力的工具,其为传统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利用向量解决平面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和证明不等式、利用导数研究圆锥曲线的切线等内容正成为高考中新的热点问题。当然,原来的一些重点内容如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仍应引起高度重视。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仍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有必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专题复习,如以函数为主干,不等式、导数、方程、数列与函数的综合,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的综合等。
三、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对历年高考试卷分析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因此,必须要回归课本,借助课本落实双基,借助课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借助课本实现查漏补缺。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延伸与联系,重视教材中重要定理的叙述与证明,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线面关系的判断定理等。阅读《考试说明》和《试题分析》,确保没有知识盲点,回归基础,回归近年高考试题,把握通性通法,如解析几何中轨迹问题的解题方法、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数列求和的方法等。要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如简易逻辑、向量、导数、概率、统计等)的考查,重视课本中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和考查以及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内容,如集合的元素个数、有关储蓄的计算等。研究性课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更应引起重视,如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重视模拟训练,力求解题规范
每周做两份高考模拟综合性试题。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事后要对解题方法与错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争取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也要卷面整洁,规范解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重视易错问题和常用结论
的归纳总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所在,对定理的证明,例题、习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例题、习题的重要结论,一定要归纳总结,做好读书笔记,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方法,在做选择填空题时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解答题时也可以通过类比、联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运算技能和思维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英语 集中优势各个突破
一、重温基础,做好盘点,查漏补缺
冲刺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是进行知识大盘点,高度凝练知识体系,构建单元或专题专点网络,对重点知识特别是平时学习容易疏漏或出现理解偏差的知识进行补充。现在的高考英语试题,在语篇与语境中考查学生思维与理解能力的倾向较为明显,要求学生有坚实的语言基本功以及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要在短时间内做一次盘点,拿出课本和笔记,弄清自己有哪些词、短语、固定用法和句型还没有掌握,有哪些基础知识、基础内容还欠缺,然后该记的记、该背的背。在记、背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连贯性,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做归纳总结,学会梳辫子,让知识形成网络。如英语中有些动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只要在后面加上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意思就有所改变,复习时要善于归纳总结,像动词look,put,take,give,get,turn,call,come,set,do等的用法就很灵活。
二、瞄准高考,集中优势,各个突破
对高考试题中的各种不同题型,要集中优势兵力,做好专项训练,弄懂、弄清每个题型的高考命题原则及答题技巧,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以单项选择题为例,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语法基础知识、基本词汇、短语、句型及一些习惯用法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有坚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答题的基本技能,即把所学的英语用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我在指导学生应考时发现,尽管有的考生做过很多单项选择题,部分单项选择题甚至做过好多次,可依旧出错,原因就在于没有把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好,或虽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却不会用在做题中,知识学得很死。而且,有的考生不会揣测命题人出题的用意(该题想要考什么知识点)。其实,高考单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外乎以下内容,即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倒装、主谓一致、复合句及一些习惯用法,而且是把这些知识点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即情景中去考查。纵观历年的高考单项选择题,很多都是上一年高考题的翻版,即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样的,所以,要把历年的高考题吃透。考前模拟训练题在考查的知识点上也围绕高考指挥棒出题,除老师交给的任务外,考生在这一阶段可不必再多做单项选择题,应留下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听、写,或是把做过的题尤其是做错的题认真看,反复琢磨,弄清楚出错的原因,便可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采取补救措施。
三、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把高考当作平时考试看待
要进行模拟训练,做题时要独立完成,给自己限时,两个小时内完成一套题,像坐在高考考场一样。只有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看待,经过多次反复训练,考生走进考场时才不会怯场,才会以平常心态去对待高考,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阅读训练,贯彻始终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训练可以达成的,但越是临近高考,越不应忽略,应一如既往乃至加大阅读量,在阅读的难度上应等于或高于高考试题中阅读题的难度。高考阅读题的难度呈上升趋势,而且允许有适量的生词。考生应有意识地扩大词汇量,以不变应万变。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要多接触英文报刊、杂志等,也应讲究学习的灵活性,坚持在课外阅读报纸,收听英语广播,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及英语水平,为迎考做好充分准备。
物理 分清主次提高成绩
一、大胆舍弃,切忌贪多。
不管怎么计算,一个多月的时间确实很短,因此,一定要将复习计划制订得合理,不管有多少需要做的,只计划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建议每周的计划只计划到80%,留出20%的时间做机动,以确保制订的计划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如果计划得太多而不能完成,将造成挫折心理,不利于考试发挥。
二、重点提高知识的“质”和可利用程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中的易、中、难是按比例设置的,其中的难题要求90%以上的考生不能得分。所以考生要立足中等难度题,因为中等难度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容易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可以得分的,而难题只对那些能力特强的考生有所区别,因此绝大多数的考生要立足于提高中、易档次的试题的准确率。要对做过的题强化印象。要明确:这些题所涉及的知识是什么?对能力、方法的要求是什么?容易出错、易混的环节是什么?查漏补缺,每消灭一个错误,就等于为成功铺垫了一个台阶。
要处理好重点知识与非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高考中力学和电学共占70%左右,热学、交流电、电磁场、光学和原子物理共占30%左右,这30%姑且称之为非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有一半内容偏于记忆,可以说记住就能得分,如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的内容、电磁场,应把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还有波尔理论,参考近几年的高考题复习一两个课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建议在复习阶段重视课本,尤其是课本上的知识、公式、名词和应用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在这些问题和知识内容上多花费点时间和精力是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效益的复习策略。
三、处理好回归课本与做信息题、模拟题的关系。
最后的一个月一定要注意回归课本。阅读时要重视书中的黑体字、规律的推导过程、插图、演示实验、《做一做》、《阅读材料》。对于演示实验要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怎样验证相应的规律、实验中的各种器材有何用途,而各种插图、《做一做》和《阅读材料》则要知道它们的物理原理、物理模型。有许多高考题就是课本上每一章后面的习题经过简单改造而来的。这些习题不仅要会做、做熟,而且要想一想它可能会有一些怎样的变化。这样看书才不至于“熟视无睹”。
四、要重视得分训练,能得的分决不要丢。
首先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等,在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拟定解题方案,对解题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进行验证,或用其他方法来复核。切忌乱套公式或者不看条件套用做过的题的“套路”。
其次是表达训练。要练习用规范的语言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有的学生平时规范化较差,必要的文字说明没有,物理符号的书写任意,从而造成失分。有的学生平时依赖于计算器进行运算,或者遇到繁的运算就列式不算,致使计算能力退化,考试中遇到较繁的计算就容易出差错。在复习后期要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不要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再次是要学会“拆”题。物理计算题的设问是有梯度的,一般来讲,第一问都比较简单,只要仔细阅读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得分,其分值一般与一道选择题相当。而且,有些题目即使不能看懂全题,只要能把看懂的部分用物理公式表达出来,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分。(余小兰 李新华)
化学 梳理主干强化训练
一、落实《考试说明》要求,重视教材基础知识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第Ⅰ卷选择题主要起覆盖知识面的作用,第Ⅱ卷主要起选拔和区分的作用,但都是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重点。面对这个特点,考生一定要结合《考试说明》有效地对教材知识进行最后的系统整理和温故知新,将教材中的基本内容落实巩固。同时由于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多且细,所以,在最后阶段,建议考生每天都用一点时间有计划地集中整理一部分“双基”知识,而如果是用一次性突击完成的方式可能效果不好。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标志是:能够准确快速地说出各个概念、理论、实验操作、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有机反应等。
二、有效进行查缺补漏,弥补弱项强化强项
将已做试卷整理分析。特别是练习和考试中的错题要重新审视,如果是反复出错的习题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解决知识漏洞,同时利用相关针对性习题进行巩固提高。有些考题不拿分可能是考生不注意使用化学科学术语回答或画图表、写实验设计不规范严谨,比如“坩埚”写成“钳锅”,该写中文名称的写成化学符号,考生应有意识地克服这些弊病,减少无谓的丢分。
个体的学习是有差异的,如有些学生的有机化学比较弱,无机化学比较强,而有些学生的实验比较差,但有机化学比较强等。冲刺复习中要注意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力争弥补弱势部分,在弥补比较弱势的内容时,一定要将80%的基础知识“抓牢”,而不要片面追求难题偏题。在弥补弱项强化强项时,要重视发挥“纠错本”的作用。而在高考前几天,“纠错本”更是能让考生温故而知新。
三、梳理主干知识,形成立体网络
近年的高考化学第Ⅱ卷试题的综合性强,需要考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对主要元素化合物、基本理论、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和实验等知识和能力进行整体的横向和纵向的理解、分析和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较清晰的立体三维知识网络、方法网络和能力网络。“山药蛋”式的知识在高考中是无法派上用场的。
四、强化审题能力训练,解决眼高手低瓶颈
良好的审题能力是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也是解决眼高手低瓶颈的有效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本质上就是审题方法和习惯的训练,在训练审题能力时要努力掌握“八个字”,即眼看、嘴读、手写、脑思。
“眼看”是前提。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眼看”时对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条件和字可以用着重符号批注;全面分析已知、未知条件,特别是一些隐含的关键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眼看”时不能急于求解,要在正确还原各种模型、找准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时,才可下手做答。如果对题目“无从下手”或“解答出错”时,往往都是审题时漏看、错看或看不全题目中的条件或信息造成的。
“嘴读”是细化。嘴读是指默读或小声读,是强化知识、细化信息的手段,是解决你漏看、错看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往往还能有一些灵感产生。
“手写”是方法。就是对题目中出现的陌生的或变形的已知条件转化为熟悉的、易理解的方式或图形,加强直观性,降低难度,这是解题的突破口,更是解决难题的有效手段。
“脑思”是核心。在看清、看全题目条件和信息以后,就要将大脑所有存储的相关知识信息分类筛选,准确思考,全面分析,推理归纳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容易或熟悉的题,切忌掉以轻心、洋洋自得,因为这些题看似简单,但也可能潜藏着小小的陷阱,一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对于难题要敢于下手,但又不要恋战。必要时要敢于舍弃,因为难题并不影响你升入重点大学(80%为基础)。
五、跳出题海大战漩涡,关注高考试题趋势
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是教材,重点是对“双基”的考查,因此必须跳出题海大战的漩涡,认真学习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涉及知识点、能力考核点、综合变化点和创新点。对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看,更重要的是要一道一道地认真地做,研究命题专家的思维特色和命题风格,从而把握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在宏观上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度,微观上熟悉高考试题的答题技能和技巧。
生物把握重点注重实验
一、复习指导思想
高三最后阶段的复习,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在复习中,学生要认真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有的放矢,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侧重点,影响复习效率。
二、复习方法
1.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这段时间的复习要回归于教材,各章节中的基本概念、生理过程、作用原理、过程图表是掌握的重点。学生应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生质、原生质体、原生质层和细胞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NA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酶和解旋酶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的目的。
2.把握重点,善于归纳
纵观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几个方面。基本技能的考查为新情景下知识的应用、图表的识别及和文字的转换、实验的设计及应用。因此,应把这些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注意这段时间不宜搞题海战术,应对以前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真正弄懂弄通。还应做一些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善于分析和总结归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和技巧。
3.注重实验,关注现实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每年都有一道20分左右的实验题,是学生丢分最多的题目,所以,复习时应注重实验题的复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注重书本经典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和正确的实验思路;二是通过分析实验试题,总结实验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即科学性、可行性、对照性、等量原则和单一因子原则等,在实际实验性习题中,把握这几个原则,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关注报刊媒体中有关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但热点问题仅仅是一种素材,不管是什么热点问题,如果放到高考题中,落脚点必然是中学教学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的。
4.培养能力,提高成绩
学生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有关以外,还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关。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同时要注重培养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学生在高考中丢分的原因,发现好多学生不是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也不完全是运用能力差,而是题目意思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所以,学生在解题时应遵循“五字”解题方法,即:审――审清题意;读――读懂材料;抓――抓住关键词语;获――获取有效信息;答――给出正确答案。当然,要想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必须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还应注重学生应试心理素质的培养。
历史 重读教材夯实基础
综合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来看,历史学科的命题基本保持了这样的特点: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也强调:高考应始终贯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考查的原则。这样,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毫无疑问地成为高考复习关注的焦点。因此,即使在冲刺阶段,历史的复习也仍应紧紧依托教材、抓住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知识。
关于专题复习,笔者的做法是:教师首先精心划分、编写专题,每一个专题至少应由三部分组成:
一、主干知识重组
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由学生完成,旨在帮助学生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基础知识。它的特点是避免单纯看书的盲目性,有利于教师督促学生复习,有利于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操作性强。
二、规律知识总
结主要是讲解重点难点知识,根据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决定亲自讲解还是引导学生自学,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总结其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它的特点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避免单纯讲解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三、相关习题巩固
主要是练习题,旨在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复习的情况。具体做法是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然后教师逐一批改,最后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其特点是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亦可查漏补缺。
在进行专题复习的同时,也应积极进行文综的模拟考试练习,尽早让学生了解文综考试卷中政、史、地三科的基本布局、题型结构、分值安排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在第二轮复习完后,除了继续进行文综的模拟考试练习(最好包括近几年的高考题及北京六城区的模拟题),也应适当对本年度的社会热点、史学动态、新课标等加以关注,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著名史学家克罗齐语)。同时,笔者认为在最后阶段仍然应该继续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做法有:首先,应重读所有教材,尤其是课文的图表、楷体字、注释部分、教学大纲以外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如均田制)等;其次,应重温第一轮复习时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反映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普遍联系性,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所以,掌握知识结构便成为考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捷径。在此过程中,对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规律、起止时间等应尤其注意;最后,应重做高三已考过的试题,尤其是最后三次的模拟卷,做后应和当时所做答案、参考答案对比,寻找差距,及时弥补,并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能力的培养。总之,最后的复习要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成益龙 杨冬生)
政治 掌握方向提高能力
一、读“考纲”与“说明”,明考试方向
首先,要弄明白“考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弄清楚本年度政治科目有多少个考点。其次,应该知道每个考点又有哪些知识点。第三,知道今年的考点有哪些变动,对那些变动的考点要特别重视。《经济常识》有两处变化:1. “国家宏观调控”修正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2.把“关税”这个考点归结到我国对外贸易部分,与教材的知识系统相一致。《哲学常识》与去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政治常识》中注意两个变动:1.“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修正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将“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修正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按照往年的经验,新增加的考点命题率较高。
二、分类整理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
贯穿于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主线是基础知识的落实,但如果回归课本仍然按部就班,势必会有教师“炒冷饭”、学生“吃剩饭”的困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引导学生用把握关键词、串联知识点的方法来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再构建。笔者提炼出的关键词有“原则”、“作用”、“意义”、“制度”、“政策”、“实质”、“本质”、“政策”、“标准”、“目标”、“目的”、“根本”、“原因”、“关系”、“辩证关系”等。如“原则”类,应联想到经济学中的等价交换原则、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要遵循的原则、积累和消费相统一的原则、储蓄原则、市场交易原则、对外贸易原则;政治学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对待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三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贴近时政“热点”,提高运用能力
在知识复习中灌注时代精神,在解读热点时追加理性思考。第一,完整把握每一个重大热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第二,将时事热点整理成专题。把党的大政方针和众多的时事热点问题整理成重点突出、脉络清晰的一系列专题。第三,建立双向对应表,将时事热点整理成专题后,分析其对应着的经济、哲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是什么,对应着的历史、地理的知识点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高考关注的热点是围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与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主要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突出以下问题:加强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如医疗、社保、就业、食品安全、住房、教育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如物权法、监督法、死刑核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农民工代表、义务教育法);建设和谐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增强社会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加强国际交往,构建和谐世界(如中非、中印、中日、中俄)。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自主创新(包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对国外不形成一定的依赖关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复习时要全面、完整,在这个基础上要涉及到一些细节的方面,如农产品的附加值等。
四、实实在在做题、整题,总结提高
提高成绩关键在于考生对知识的把握,如果不做一定的模拟试题,不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考生很难取得理想成绩。这就要求考生在重视前“三部曲”的基础上,还要在做题的“实”、“巧”、“整”上下工夫。所谓“实”,就是做题时要认真扎实,不能漫不经心。所谓“巧”,就是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所谓“整”,就是对于做错的试题,一定要弄清楚做错的原因、正确的思路与答案要点;对于材料的选用、设问的角度、答案的配给等方面都非常上乘的同知识点、同热点的主观题,最好剪辑、整合到一起,认真分析,细细揣摩,全面把握。(于慧强 张军兰)
地理 迎考建议与高考预测
一、解读2007高考地理大纲和考试说明
与2006年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相比,2007年高考地理考纲在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方面没有变化,力求突出一个“稳”字。高考重视主干知识和各种能力的检测,特别重视能力倾向检测,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在未来学习或工作中成功的可能性。地理学科能力考核目标及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获取试题提供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核意图;提练信息的有效内容及价值等进行分析、整合;形成解读信息的视角和方法――时间、空间、发展变化。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合已有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内容建立正确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原理分析问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表述事物现象,描述、阐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做出正确判断;历史地、辩证地进行描述与阐释;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语言的层次性、逻辑性。
4.论证与探讨的能力
运用判断、归纳演泽、比较等方法进行论证;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努力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性思维。
二、迎考复习建议
1.回归课本,查缺补漏依据考纲对所考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让学生按照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做到重述、默写、解释、比较、区分、归纳、分析、理解、掌握。不能以考能力为由忽视了基础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重新学习《考试大纲》,以“考纲”作引领去回归课本,梳理考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每个考点包括的内容、每个内容包括的要点、每个要点包括的层次,切实做到准确、全面、深刻。
2.回顾反思,巩固提高以“错题档案”、“错题本”为线索,回顾复习过程,再现前车之鉴,巩固复习成果。
3.查缺补漏,规范答卷通过训练进一步查找知识的缺漏和能力的缺陷,突出诊断功能,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重点问题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弥补。同时检查学生在答题规范、答卷技巧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卷面质量往往也存在问题,潦草、涂改、不条理、不整齐等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对学生的答卷规范要严格要求,不能因是平时考试就降低标准。
三、高考预测
地理命题一贯注重对考生综合地理素养的考核,引导考生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重视知识的理解、整合与迁移,所选取的材料一方面是最基本的和最公开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是教材和任何复习资料中都没有出现的材料,对全体考生来讲都是新鲜内容。这就要求考生提取题目所呈现的信息或暗示信息来解决问题。
1.主干知识部分 包括经纬网地图的应用分析;各类等值线图的阅读分析应用;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季节问题综合;天气系统的分析;气候类型判断与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循环和水资源问题;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人类在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人类活动(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和区域定位;人口再生产、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区域国土开发与整治;综合国力、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热点问题 包括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发生重大事件的世界聚焦地区;中国社会热点事件;地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高考冲刺的这段日子里,一定要重视心理状态的调整和优化,相信自己的能力,解题时不急不躁,从容镇定,由易到难,自己会做的题一定要认真细心,尽量减少失误,力求不失分;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也不能慌张,相信自己不会的别人也不会,给自己增加更多的自信,从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祝广大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