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一个月,怎样备考更有效?

2024年05月08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三备考进入到最后一个月的收尾期,考生怎样安排各学科的复习内容更合理?我们邀请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一线教师,为考生提供考前一个月各学科的“备考锦囊”。

语文:研磨考题 多方梳理

葛小峰

北京市第八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

高考备考已经进入最后一个月,在这个时间节点,要如何安排好语文学科的复习呢?我建议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磨考题

现阶段,建议大家反复研磨高三期末、一模、二模以及近三年北京高考题,这些试题有的相互补充、有的重点重合,特别是海淀、西城、朝阳、东城等区今年的三套统考试题,在复习时要关注并思考其中的考点与变化。语文试题知识覆盖面较广,对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要求较高,在语文四个核心素养中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考生可以反复研磨题目,思考各类阅读题目的综合性,注重思考选择题的细节考查、主观题的答题逻辑、名著题体现真读真思与大小写作题的格局与温度。

二、查缺补漏

备考最后阶段,考生要注重查缺补漏,要重点分析自己在几次“大考”中出现的问题是知识漏洞,还是综合能力有所差距,抑或是逻辑表达不准。只有经过深入地自我分析,才能从之前的考试中获得启发,在接下来的总复习收尾阶段稳步提升。

三、多方梳理

在经历了几次大考之后,考生需要对试题做多维度的梳理。我建议主要可从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是横向,一个是纵向。首先说横向,一轮复习通常是考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的包括多文本、古诗文、散文、名著阅读、微写作、大作文在内的板块式复习。在一模后,考生需要对各板块复习的内容及时查缺,尽快补漏。再来说纵向,考生需要对各板块进行纵向梳理,打通各板块间的限制,思考自己在思维与表达上的共性问题,在复习时,要注重语文的综合性,梳理可从多个方面展开,既包括继续增加知识储备,也包括继续增强解题能力,不断提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四、注重写作

最后,我单独说一下大作文写作。有的同学认为时值此时,想要提高作文成绩已经无望,其实不然。临近高考,希望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新闻,了解社会流行思潮,学会反思当下。近年来,大作文命题总会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时代气息鲜明,内蕴丰富,考生应该注重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思考自身、关注科技、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提升、进步与发展,体现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另外,建议考生把之前老师下发的各种与写作相关的材料进行梳理,看看哪些材料可以为己所用,考前认真梳理素材会让你在考场写作时有所收获。

数学:整理错题 系统梳理

田磊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考前一个月,关于数学学科的学习,考生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建议。

一、回归教材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想与方法,是复习、考试中的重中之重。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需要全面系统地复习一遍基础知识,如课本内的重要结论推导、公式证明等,同时还要静下心来复习掌握知识,要知道,课本内的任何一个证明都不是多余的。除了要把握一些常考常见的知识点,考生还要扫除掉自己的“知识死角”。

“回归教材”不仅包括教材,还包括考生使用过的各种参考书、笔记本以及各级各类的试卷。

二、注重基础

数学高考题型千变万化,但考查的重难点和试卷结构还是相对稳定的。考生要重视基础内容的复习,高考中80%左右的题目仍然是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稳稳拿到该拿的分数,是考生收获高分的重要基石。没有基础谈不上能力,考生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要真正地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落实基础运算,才能做到“落笔即得分”。

三、整理错题

正视错题。考生应把错题当作宝贵的资源,认真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找出错因。产生错题的原因往往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解题思路不清晰、计算能力不强等。因此,在面对错题时,考生要深入剖析,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及时纠错。考生在找出错题产生的原因后,要及时纠正,采取重做错题、归纳总结、变式训练等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以便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善用错题。考生可通过整理错题、分析错题、应用错题的顺序,将错题转化为自己的财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水平。

巩固解题。错题是复习中的难点,也是复习中的重点。考生可使用定期复习、随机复习、模拟复习等方式,将错题转化为自己的强项,巩固自己的知识记忆和解题技能。

英语:打点行装 备好行囊

尹然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随着考期的临近,部分考生变得越来越紧张。如你正在受此困扰,不妨将高考视为一场旅行。旅途之所以让人期待,是因为它带给人希望;同时又充满未知和变数。考生可利用这一个月来整理自己的高考行囊。

一、了解信息

正如旅行前要了解目的地信息一样,考生要利用这一个月,熟悉近几年英语高考试题的内容、难度、考查方向等。比如,阅读理解各篇章的话题及题目类型,阅读表达的问题类型,书面表达考查的应用文类型和话题等。了解高考题型,有助于考生熟悉考试形式,有针对性地复习。

二、规划行程

考生在充分了解高考内容以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备考节奏。考前安排适量计时模拟练习,是非常实用的训练手段,但切忌刻板地遵照计时时间答题,而应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建议考生提前考虑几种预案,并为写作留出底线时间,以保证实考时不出现重大失误。

三、打点行装

除了充分了解高考内容、把握好考试节奏以外,考生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最后的“行装”准备。

1. 梳理知识清单。考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梳理在近期模拟考试和练习中积累的错题。这些错题是知识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也是提分的关键。建议考生借助错题,重新整理一份适用于自己的重点知识清单。所谓重点,指的是自己已经熟知的内容可以忽略,着重复习还不熟悉或者容易犯错的部分。

2. 整理熟悉语料。考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和熟悉这些语料,保证在考试中能够做到语言准确、表达适当,尽量避免在考试中使用没有把握的生僻词汇或表达,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3. 保持良好心态。心态是决定一场考试成败的重要因素。考生首先要相信自己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专业的练习,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同时,要保持沉着,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更重要的是,考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待,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身实力,展现自己的才华。

历史:扎实基础 把握重点

田子刚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只要复习得法,成绩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何才能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一、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回归课本并不是简单地把课本从头看到尾,考生要关注章节的目录、每一课的大小标题,还要整理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考生要关注课本的单元要求和每一课的“学习聚焦”部分,这些内容往往是复习的重点和命题的关注点。课本的其他栏目诸如“思考点”“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历史纵横”“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也要予以关注。

二、划分阶段,概括特征

依据史料分析体现的阶段特征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考生在划分历史阶段,概括阶段特征时可以化繁为简,把庞杂的历史知识浓缩化,这也是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捷径。

三、突破重点,高效复习

有一些复习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比如中国古代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革命传统教育等;中外近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等内容每年命题均涉及较多,考生要重点复习。

四、整理错题,举一反三

考生要对练过的各区一模、二模题进行归类整理,对得分较低的题目进行错误归因,判断是审题错误还是对类型题的结构不够清晰。诸如审题要注意题目类型、时间范围、地域范围、限制词、求答项、有几问、是什么等;论证题的结构可分为论点、论据论证、小结三部分;史料价值题可分为史料类型、史料是否真实可靠、史料价值的高低、史料之间能否互证、补正、史料出现记载矛盾、差异的原因等几个部分。

地理:用好抓手 实现跃升

张东宇

北京市第八中学

经过一、二轮复习的反复夯实,下一阶段的备考任务是知识体系的整理,技能方法的复盘和学科素养的深化。思维导图、试题分类、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是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并最终内化为核心素养的三大抓手。

一、知识入图,筑牢结构起高楼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地理的备考过程就像是建大楼,学科知识点好比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备齐建筑材料只是建大楼的第一步,还要将知识以成结构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不会被大脑快速遗忘,以便于灵活地解决问题。考前一个月,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绘制或借鉴成型的导图,有效整合散乱、孤立的知识点,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试题分类,见招拆招成高手

二轮复习阶段,通过对比研究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的命题设问规律,掌握一套“见招拆招”的解题思维方式,是实现解题技能跃升的关键。考前一个月,考生要对命题进行分类,归纳各类问题的作答方法,形成应对综合题的方法体系。

三、回归教材,研读案例提素养

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是深化地理核心素养的最佳抓手。例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中的“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初读之下是故事,再读之下是知识,反复读之,才能从这一良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困境和再发展中,读出因地制宜的学科思想,感悟要素综合的区域认知方式,体会区域关联的发展之道。在高三复习的收尾阶段,回归教材,在经典案例中体会地理逻辑、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可以达到删繁就简,端本正源的效果。

政治:加强审题 掌握核心

徐明辉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在最后的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引起重视、加强训练,从而稳定发挥,考出优异成绩。

一、加强审题能力

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思政学科共有7本教材,考生既要注重模块内知识整合,又要注重模块间知识联系,根据要求综合运用知识作答。

其次,拆分设问层次。有的设问含有“问中问”,针对每个问题,考生要从不同方面或层次思考,如果漏掉某个方面,或者沿着一个方面无限深入,就会出现失分现象。

再次,分清设问类型。主观题大致可以分为描述归纳、解释论证、过程分析、问题解决、辨析评价等类型。设问类型不同,答题的思路与逻辑就不同。

二、把握核心主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主要通过选择题和综合运用所学来考查,考生要掌握时间节点,明确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成就,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于《经济与社会》模块的考查,考生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和发展方向,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整合。《政治与法治》模块备考要依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主线,从主体角度掌握党、政府、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民等内容。考生备考《哲学与文化》模块要掌握矛盾、联系、发展的观点、实践观点、群众观点、价值观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内容。

三、关注时事政治

思政学科主观题命制主要以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背景。考生要关注中央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成果、社会热点及北京市重大民生问题等,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等理论。

物理:回归教材 查缺补漏

梅晓璇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

来到高考前一个月,同学们经过一模、二模的检测反馈和分析总结,应该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备考最后阶段,通过回归教材进行查缺补漏是考生最为重要的工作。

一、有效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要紧扣基础,加深理解。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生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原理、规律追根溯源、加深理解。

回归教材,要梳理体系,建构关联。高考命题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重视高中物理整体知识体系的综合考查,因此在回归教材过程中,考生要有意识地梳理各章节、各知识组块间的关联,从知识和方法等方面建构联系,形成全面、完整的结构体系。

回归教材,要定位突破,逐点贯通。回归教材不能平均发力,要利用好平时的错题积累、难题积累和典型题积累的资源。复习至此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往往是那些以前流于表面、而目前可以深化突破的知识点。

二、对标查缺补漏

对标非主干、边缘知识点的查缺补漏。有缺漏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光学、热学、原子物理等非主干和边缘部分。对这些知识点再落实、再巩固的一个好做法,是查阅自己的错题本,或以前做过的高考题、模拟试题等,考生可以把整理出来的错题,对照教材梳理相应知识点和相关知识背景的来龙去脉,做成可以随手翻阅、随时查阅的知识点卡片,方便重复和巩固。

对标习惯性、定式失分点的查缺补漏。查缺补漏的工作不限于知识点,也包括习惯性的马虎。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混淆重物重力势能的变化量(-mgh)和减少量(mgh),混淆摩擦阻力对物体做的功(负功)和克服阻力做的功(正功)等;还包括思维定式造成的审错题意、自行增加题设条件等;以及卷面书写不规范,例如习惯性在原始方程上划去符号、写连等式、数值结果不写单位、矢量没有说明方向等。考生要把这些缺漏归类汇总,逐一加以落实和矫正。

对标典型题、思维发散点的查缺补漏。新情境试题的解决困难,根源仍然在于对典型问题和典型方法存在理解的欠缺,而这两者恰恰是发散创造的基石。

化学:颗粒归仓 调整心态

韩建丰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2024年高考即将到来,化学学科如何复习备考,如何将备考效益最优化,是考生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需要学科间协同发力、学科内的颗粒归仓和查漏补缺,才能科学、精细地做好最后的备考工作。

一、淡定从容,回归本质

回归教材,自主做好教材阅读、错题回顾工作。抓手为:化学五本教材的阅读;本区的期中和期末以及一模和二模四套化学试卷的整体归纳;重点区域一模试题对比、分析和总结。

回归课标,认真研究高考题,思考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趋势,做好心理准备。在注重基础点、难点和重点的情况下,考生应避免做非常“偏、怪、难”的试题,将“死记硬背”转向“迁移应用”,“机械刷题”改为“模型提炼”。

回归系统认知,通过适度的试题训练帮助自己持续完善知识框架,进一步促成知识成系统、成网络,弥补自身第一、二轮复习中的知识漏洞。方向为化学知识、化学观念、解决问题的角度、书写规范和时间把控等5个方面。

二、优化身心,提升产出

最后一个月中,调整好身心状态非常关键。同学们需要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化学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单位时间内的产出。

生物:志笃行稳 功到自成

陈康

北京市第八中学

距离高考已经很近了,考前的有效复习备考,对成绩的稳中提升很关键。本文将从知识复习、能力训练和时间把控三个方面给予考生建议,实现高效备考。

一、回顾教材,夯实基础

回顾知识的过程中,考生首先要关注教材的黑体字,这往往是核心概念,如表观遗传、自主神经系统、生态位等。其次,要关注“过程”,高中生物强调过程和机理,如光合、呼吸的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等。最后,要关注平时易写错的名词概念,如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其中的“囊”字容易写错;纺锤体中的“锤”是金字旁等。

建议考生在课间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诸如“你问我答”的方式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不仅效率高,还容易查到自己忽略的地方。

二、重温经典题,熟悉常见设问解答策略

主观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应用、思辨和创新的生物学学科能力。虽然每道题的情境千变万化,但是常见大题的设问普遍为结果/结论类、推测/总结类、原因/理由类、实验设计类、生命观念类(如结构功能观、稳态平衡观等)。因此,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可把老师讲过的经典题(如一模、二模、高考题等)拿出来品味,通过对这些题的回顾,可再次熟悉常见设问的解答策略,提升科学表述和规范答题的能力。

三、坚持适应性训练,锻炼时间把控

生物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选择题一般25分钟以内完成,大题平均一道10分钟,遗传题可以放宽至12分钟。因此,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要坚持进行题目训练,一方面保持手感,一方面锻炼做题的时间把控。建议考生每天坚持限时训练2道大题,做完就立即核对答案,进行反思,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

此外,考生可一周进行一次整卷练习,按照生物高考的时间进行,以锻炼整卷的时间把控。题目优先选择近3年的北京高考题或今年其他城区的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