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学习“高原期”?被父母过度关注怎么办?
问题二:父母亲朋过度关注,感觉压力很大怎么办?
♦李晔: 很多家长亲朋,原来几乎不怎么关注孩子;孩子升入高三以后,突然表达各种关心,有的父母在孩子高三下学期,在家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父母的这些举动是善意地想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但在孩子的眼里,这样只会让他们感觉到压力——觉得如果高考考不好会对不起他们;有的甚至怀疑,如果考不好父母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再爱他们,等等。对于父母来说,考前冲刺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合理饮食,亲子之间正常沟通就可以,不需要刻意用劲。 学生呢,可以和父母多分享自己的学习和心得,而且最好是主动地大大方方说出来,免得父母因不知情而过于担心。当然,有些同学可能在父母面前放不开,和同学之间反倒可以敞开心扉。建议学习之余和好朋友间互相一聊,相互安慰和鼓励,一起度过这段紧张的时刻。
♦夏曦: 高三学生面临繁重的复习任务,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心与支持。温馨的家庭氛围、安静的家庭环境、可口的饭菜、父母的加油鼓励,能给高三学生疲惫的身心注入活力。但是如果是过于安静的家庭环境、太过精心准备的美食、频繁殷切的鼓励嘱托,这种关心与支持就变了味道,让人嗅到焦虑,感受到压力。有调查研究显示,高考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就源于家长,家长过高的期待、过多的关注都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心理负担。
♦王海匣: 高三学生在面临父母带来的这种压力时,一般会怎么做呢?大多数学生可能并不敢直接向父母坦言自己的感受。譬如2019年热播电视剧《小欢喜》中的高三学生英子,她妈妈对她照顾无微不至,甚至专门辞职在家,生活上每天安排她的饮食起居,精心炖补品汤药;学习上每天规划要做大量的试卷,目的是考清华。最后的结果呢?英子本来成绩优异,考个重点大学很有希望,却在高考前因为精神抑郁休学了一段时间,最后只考了个专科。英子也曾尝试过跟妈妈沟通,遭到反对后就不再开口。沉默和忍耐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得跟父母沟通。至于怎么沟通,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首先,与父母共同探讨合适的高考目标。 父母的赞美、信任和适当的期待能带给孩子巨大的能量,激发孩子无穷的学习动力,孩子未来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但是,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现实成绩及实际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期待,孩子内心对此进行评估后认为目标遥不可及的话,这种期待就会变成无形的压力,引发孩子过度焦虑,进而影响复习效率及考试发挥。所以,面对父母过高期待的时候,大家可以试着先坦诚自己内心的压力,然后与他们共同探讨制定出合理的高考目标。
其次,平时跟父母多聊聊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给父母信心,减轻他们的焦虑。 高三学生的父母,面对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高考,很多时候比孩子还焦虑,这种焦虑促进他们反复督促孩子学习,一遍遍地提醒孩子“要多用功啊”“最近不要看闲书了”“上周的考试没考好要好好分析原因啊”等。建议大家多跟他们聊聊自己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以及学习进度,让父母知道你对自己的学习有很好的规划,并且都做得很好,如此自然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他们焦虑少了,对你更有信心了,自然你的压力就小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第三,亲子双方沟通家中生活细节,约定注意事项,以文字形式贴在家中显眼的位置。 家中有高三学生,有些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走路都猫腰翘脚,关门都小心翼翼,说话都是蚊子音,平时爱看电视的还会给电视机打上封条,在家里挂着显眼的“高考倒计时”牌子,甚至跟亲戚朋友邻居都打招乎说“家有考生,请勿打扰”。父母以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打起精神、安心学习,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只会给孩子传递焦虑和紧张感,而且过于安静的家庭环境反倒不利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建议父母和孩子就生活中类似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沟通,父母可以由此了解照顾孩子应该注意什么,孩子也能直观明白父母的初心是爱。这种沟通能让彼此以平常心来对待考前冲刺,高度重视但不过分迁就,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参加高考,绝大部分父母也是第一次当高三考生家长,彼此都没有经验,所以还是要互相理解、相互沟通。
♦夏曦: 我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想提醒家长,就是切忌翻孩子的老账 。我相信高三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来讲都是想要奋力拼一把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有些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多大起色。这个时候有些家长沉不住气了,开始唠叨孩子不努力、没有高三的状态,然后说着说着忍不住翻孩子的老账。请打住!面对这种情况,孩子内心也是焦虑和无助的,家长的指责和不信任,极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而忽视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去寻找成绩没有提升的原因。所以,如果要想让孩子取得更大进步,就必须将过去的老账放下,不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多年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孩子改变和成长的背后是家长认识的改变。
原载于《教育测量与评价·高考专刊》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