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与昨天的自己比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案例:
小李进入高三以来一直非常认真,上课、作业完成质量都非常高,而“一模”的成绩也充分体现出了她这一阵努力的结果,成绩名列前茅。她对自己的成绩十分满意并认为这就是她真正的实力。不知不觉地就放慢了学习的节奏,学习的状态和势头都呈下降趋势。老师因为这个原因已经多次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
分析:
“一模”考试后考生因成绩原因出现情绪及心理上波动的可能性较大。有的学生在“一模”考试中超水平发挥,成绩非常好。这个时候容易产生自满心理,从而放松了后一阶段时间的学习。对于这类学生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服务偏差”,指的是人们总是善于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归功于自己的努力、智慧和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运气不好,没准备好等。自我服务偏差会引起错误评价,同时会导致主观性感觉的自我良好,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会给考生一种错觉,进而丧失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
还有一类考生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幅度不大,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希望渺茫,开始质疑自己的复习方法以及复习效率,甚至停止努力,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放弃复习。此类考生则是处在一种“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当中。
无论是盲目自信还是全盘否定都会极大影响到高三的复习节奏和心理状态,都是不可取的。
支招:
戒骄戒躁,稳步前进
当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证明你最近的学习状态较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因此而产生沾沾自喜的骄纵情绪就不可取了。之所以会产生骄傲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于对事物认识太片面的结果。自我服务偏差会让人认为在很多水平上自己都高于常人,比如智力、道德品质等因素。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话,那么这个平均值到底在哪里呢?一次考好了就认为高考也能考好。这是将事物“绝对化”的表现,是不合理的。哪怕你这次在学校内成绩优异,那么放到更高的平台上呢?区级?市级?又或者你是否能一直这么优秀下去呢?考生尤其要认识到,考试成绩只代表一个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并不是完全依赖于个人的智力因素。你的每次提高背后还有老师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和家长的殷切希望作为后盾。忘记他人的帮助而将功劳全部归功于自己,你的成功只能停留在一时。认识到这个层面,考生就不会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也就没有骄傲的理由了。考生要想从根本上克服骄傲的心理,关键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透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发现并意识到自身的优劣势,摆正自己的位置。
转变观念,正视成绩
高三阶段的各种模拟考试的意义在于找出自己知识的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三有时没有考出好成绩,不仅对学习无害,而且还能帮助找出缺漏对提高高考成绩更加有利。如果仅仅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怀疑自己,否定之前的努力与坚持,那么无论多好的学习方法都发挥不了帮助作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在大多数同学都处在正确的方向,有着同样的目标的时候,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高三一年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比拼的是耐力和毅力。实际上每天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在继续努力,看到每一天自己的成长,哪怕一天只解决了一个问题,都是我们进步的空间。所以在进步不大的平台期的时候一定要摒弃与他人比较的习惯。每天都与昨天的自己比较,你会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