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在大学里究竟该学什么?
2013年09月22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搞科研,勤奋耕耘也要看效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刘昆陇8年大学生活的自画像。他说:“这虽是一句老话,但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真正体会其含义。我的第一篇论文让我找回了很多自信,使我的大学学习生活进入到了良性循环,后来我陆续发了好几篇论文。现在,当别人在为论文发愁时,我在玩摄影;当别人在为毕业纠结时,我在旅行;当别人在吐槽补助还不涨时,我用奖学金补回了;当别人在和女朋友吵架时,还好我单身……虽然已通过答辩,但我还是会走在科研的路上,并且希望能走得更远。”
在日益喧嚣的大学,成功与收获眷顾的永远都是勤奋耕耘者。对于刘昆陇的“大学收获论”,该校能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小兵教授认为,勤奋是科研最重要的基础。“有些学生说每天有10多个小时在电脑前。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有多少?集中精力看文献、做分析、做计算、做实验、写总结和论文才是真正的工作时间。而事实是,很多研究生在电脑前用QQ聊天、逛网站浪费的时间是相当多的。今天的博士生需要快速学习能力。做科研的初期,学生应从阅读相关领域国际权威的核心文献开始。模仿重复别人工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掌握必要的科研工具,同时结合课题尽快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掌握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记者 柯进)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