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好读“高四”了吗 不妨先做四道题测测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建人高复校长桑坚信在接待家长咨询。
座无虚席的招生咨询会现场。
父亲带着儿子,母亲领着女儿,或者同学结伴,昨天早上9点不到,本报新闻大楼二楼多功能厅几百个位置就坐得满满当当,一场高复研讨会即将举行,吸引这些考生和家长的,是研讨会的主办方——杭州老牌的高复学校建人高复。
离6月22日高考分数揭晓还有好几天,离高校录取时间相距更远,但昨天的高复研讨会已经可以用“火爆”两字形容。
家长们未雨绸缪的热情,连资深高复专家也觉得有些意外。“该不该读高复,是一个审慎的选择,一年重新再来值不值得?到底哪些人适合?这一年该怎么度过?报名前都要心里有数。”建人高复校长桑坚信反复在会上强调。
一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不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
二自己到底有没有强烈的复读愿望
三高复一年生活环境与高中不同,自己能否适应
四这一年里,学生、家长、学校能否形成良性互动
高考前一个月
就有考生来咨询高复了
1981年创办的建人高复,已经建校26周年,在社会上颇有名气,今年5月,离高考还有近一个月时间,就有考生来咨询高复问题。
“是一个温州的考生,写信过来说,因为家庭原因,自己高一、高二没好好学,到了高三,想用功,发现来不及了,想问问高考完,要办什么样的手续来念高复。我们几个老师一商量,立即回信,跟他说,即使还剩半个月时间,也要努力一把。”桑坚信说。
在桑坚信看来,高考前就咨询高复的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对困难的回避。在分数未出来之前,任何关于高复的决定都是不理智的,对于填报志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这次,建人高复提前举行研讨会,就是想告诉考生及其家长,慎重考虑高复决定。
适不适合高复
先做四道题目测测
建人高复校长桑坚信,是省内著名的高复专家,他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学历。
从事高复教育多年,桑坚信说,等6月22日高考成绩出来,到底要不要报名高复,考生还要思考四个问题。
一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不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
二是自己到底有没有强烈的复读愿望;
三是高复一年生活环境与高中不同,自己能否适应;
四是这一年里,学生、家长、学校能否形成良性互动。
凡四个问题都回答“是”的,都可以进入建人学习,且一般来说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当然,每年也都有人退步,2004年,建人高复全校900多学生,就有11人退步,但入学成绩在三本以上的,这么多年来,只有两个同学从第三批掉到第四批,提高率可见一斑。
越来越多的尖子生要高复
名校独木桥效应凸显
“我是杭外的,今年在保送北外的考试中,差0.5分落选,这次高考自己感觉不是特别好,想重来一次,但对高复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想听听老师的建议。”研讨会现场互动,一名杭外女生率先发问。
“关键看分数出来之后,与你的目标距离有没有差距。这两年,建人高复不断碰到尖子生,就因为考不上自己理想学校而选择高复。”桑坚信说。
去年,建人高复就来了一个学生,高考考了640,他是一心想进清华的,其他志愿都不填,落榜了。今年考下来的估计分数是675,看上去只增加了30来分,但名次会上升不少,名校也近在咫尺。
桑坚信说,高考制度已经整整30年了,高考的独木桥已经被高中后教育的立交桥所代替,录取率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大众化阶段,但名校竞争的独木桥效应还在,为了增加以后的就业竞争力,参加高复、就读名校成了不少考生的目标,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高复生的比例一直在增加,除了没有上线的考生外,有相当一部分是超过一本、甚至超过600分的考生。
三类人选择高复
高复是一种自我成长
高考结束,选择高复,肯定是一批考生的选择。桑坚信说,从往年看,建人高复的学生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临场发挥失误,心有不甘,来高复的;
一是原来在普通中学读书,没有名师指导,觉得自己还有潜力可挖的;
还有一类,就是觉得平时不太努力,通过高考,真正认识到自己需要抓住这个人生重要的机会,需要重新认真对待的。
从这些考生的想法中,也可以看出,高考失利并不仅仅是一件坏事。
每年高考后,建人高复就让考生和家长写下他们的高考感悟,并提出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很多家长说,孩子高复后,突然长大了,懂事了。
高考的一次失利或者失败,能引起考生的反思,桑坚信说,这样的考生,就适合高复。目标明确之后,通过种种努力,就是为了明年成绩的提高,这样就把高复当成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考生不妨记录下自己一年来高复状况的变化,学习的方方面面,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后回头看看,肯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