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页 > 家长必读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误解

2021年03月18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北京宏志中学教师吴秀荣

案例:一名家长说,她女儿今年上高三。孩子小时候特别乖,性格柔顺,学习自觉,听大人的话,很受喜爱。自从上高一后就开始变了,发型由乖乖女的“学生头”,变成刘海长长的发型。每天上学前都要用1个小时梳洗打扮。家长心疼孩子起得早,不允许用那么长时间打扮,她就在地铁里化妆。因为违反学校仪容仪表规定,班主任就发型问题找过家长两次,但每次一说到发型,她哭闹着也不去修剪,或者当面甩一句“我改,我扎起来”,但趁家长和班主任不注意,又将头发散下来。家长晚上督促她学习,刚张口她扭头就回了自己房间,门一插说是学习,也不知在屋里做什么。孩子大了,打不得、骂不得,说了又不听,怎么教育才好?

分析:高中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期,会有很多反常表现。在这个阶段,他们在心理上最突出的表现是独立意识增强,对一些事物的是非曲直、美丑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孩子的外在表现,肯定有其内在原因。如有的学生对自己不满意,固执地认为自己脸大,可能觉得刘海长了就可以修饰脸型;也有的学生会受到周围环境或外来文化影响。

这一时期的沟通与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审美,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对父母的照顾或干预,心里开始产生厌烦情绪;对一些传统、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表现出不屑。但由于年龄不足,经验有限,易做傻事、错事,带有明显的孩子气。

正确引导和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极为重要。如果引导不当,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建议:了解孩子——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说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没有一个家长不爱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不依赖家长。但即使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冲突。

了解孩子外在表现的内在缘由,才能更好地选择解决办法。为什么孩子的发型会发生这么大改变?如果是受动漫人物的影响,要引导孩子学习动漫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不是肤浅的细枝末节。要教育孩子动漫是动漫,现实是现实。动漫人物的发型在现实中未必合适。如果孩子认为自己不好看,对自己不满意,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不要牺牲少年的清纯之美而过度修饰,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然而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抽出时间来了解孩子,与孩子、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没有全面了解。一旦老师反映问题,家长反而会抱怨孩子“我在外面忙工作,你却在学校给我丢人”。家长要记得,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尊重孩子——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青春期少年的特点之一就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此时最大的渴望就是能与家长平等交流,获得对方尊重。而此时家长与孩子的心理错位就是在家长心中孩子还没有长大,凡事都要听家长的。很多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在孩子由于经验不足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处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时加以胁迫,强迫孩子依赖父母。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大多数孩子以沉默、回避甚至顶撞应对,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样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渐行渐远。

家长要多给孩子出“选择题”,不要一味地强制孩子“服从”自己的想法。不要武断地批评指责,要心平气和地听孩子讲述事情经过,与他们一起寻找失败原因,不断鼓励,倾听他们的诉说。家长努力尊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不但可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也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修正期望——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为什么很多孩子一放学回家就把门一锁,不愿与家长沟通?很多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是两个极端,一开始是“望子成龙”,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望子成龙”不行,父母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开始连绵不断地不满、指责,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备受打击,从而使亲子关系疏远。

聪明的家长则是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不断发掘孩子的优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求全责备,苛刻地要求孩子“十个手指必须一样长”,各方面必须都优秀。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有不足。当孩子成功时,要帮助总结成功经验;当孩子失败时,父母也要不抛弃、不放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吸取失败的教训。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孩子扬长避短,逐渐成才。

疏通教育——做到“循序渐进,有效引导”

孩子在逐渐长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青春期以前对孩子以生活照顾为主,但到青春期以后要转为以心理关爱、情感支持等精神照顾为主。可有的父母则是在孩子各个阶段都是生活上照顾得多,精神上体贴得少,这样的结果就是“出力不讨好”。所以很多父母才会感叹“我们对孩子那么好,为什么他们就不理解呢?”

把握契机,注重言传身教。对于孩子来说,“身教”往往比“言传”更有效。父母身体力行地做一件事,往往比唠叨地说一堆话更有效。想让孩子做什么,首先要身体力行。比如,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一些孩子开始学抽烟,很大程度上模仿的是父亲和身边人。孩子出了问题,不要只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话不再管用。或是什么让父母失信于孩子,父母要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正确把握其心理活动,抓住能促使其改正的契机,然后有效地加以引导和教育。比如女儿爱美,可发型不符合学校要求。家长要肯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肯定注重形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孩子长大的表现。但也要跟孩子讨论什么是美的形象,怎样通过形象表现对他人及学校的尊重,怎样让自己通过形象获得认可。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