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样本意义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13年底,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其中,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也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项工作亟待总结、推进。因此,有必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梳理,找到下一步工作的价值点。在我看来,通过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近距离观察海外高校的机会。
最近,本人访问了国内三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据我所知,只有这三所独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已经有了毕业生。通过这三个样本高校现状的观察,可以发现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对此,本文仅仅就在大学里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一点,谈一谈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这三所高校对于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有着比较多的借鉴。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英国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宁波诺丁汉大学出期末考卷的过程为例,老师上课伊始,就要开始出本门课的考卷。这张考卷,在校内的同行要审一审。如果同行说可以,那就送到英国的诺丁汉大学,这门课的同行再给你审一审。看考卷是否达到这门课所要求的难度、高度。审了以后还不算数。这张考卷要送到这门课的校外考官,叫External Examiner,相当于同类院校的同行。这个人要到QAA(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注册。任何一个环节通不过,都要打回重做。改考卷也同样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对批改的试卷进行抽样、审核,看阅卷是否科学、合理。宁波诺丁汉大学从学生考完到出成绩,至少要2个半月的时间。
受访高校普遍认为,为什么英国大学的教育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是因为它有一套体系在保障它。学生不敢偷懒,是因为老师不敢偷懒。如果老师不敢偷懒,老师要求是很严格的,学生绝对不会偷懒。老师为什么不敢偷懒呢?因为后面有人盯着。英国的大学也不敢偷懒,因为有校外监督。校外的那个人为什么不敢偷懒?因为他是接受QAA指导的,英国所有的大学都要接受它的质量审计。每几年,QAA对所有学科、所有大学进行审计,所以大学也不敢偷懒。在谁都不敢偷懒的情况下,教育质量就有保障。三所学校都详细介绍了英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专业设置审核程序、课程实施审核程序、专业评估、学位评估和学校评估等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教学质量的保障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心所在。由于我国部分高校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或者无法严格有效运转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关注诸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类问题,可能是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值得借鉴的一个方面。
严格的内部控制和规范的外部评估相结合
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一方面,高校对自己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是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环节。对此,教育部财务司曾专门组织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赴英学习内控制度。他们回来以后反映说,英国大学的内控制度不仅仅事关经济活动,还是涵盖大学运营的所有方面。英国大学虽然绝大部分是国立的,但这些国立大学均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很多事情上不是听命于政府或者上级部门,其治理模式是政府宏观引导、高校自主运行。这些自主的大学在内部治理上表现了充分的“不自信”,主动将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内部控制的一个体现是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本文第三部分将专门论述。
内部控制的另一个体现是重视校内的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前,预算组织部门(财务部门或发展规划部门)要与学院进行反复沟通,不断调整,才逐步完善形成草案,草案须向全校公布,广泛征求意见后再报主管校长和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学校董事会审议。经学校董事会审议批准后的预算,也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公布,此外,学校还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公布各级院系的支出明细,便于全校教职工监督预算执行。预算一旦制定则几乎不可能再做修改。
从国内高校财政拨款体制来看,一是确实存在项目化、碎片化的拨款方式,影响了大学自主权的行使;二是在大学资金使用方面确实又存在着问题。就改变现有的教育财政体制而言,需要拨款方式和资金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努力,不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求大学建立起严格的预算制度来进行对接。做好预算、做好内控和绩效评价。
在英国高校,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大学事业发展和建设的全过程,同时有着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效益意识。在这一背景下,英国高校虽然还开展财务审计,但是所占比重明显降低,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为代表的管理审计已经成为高校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部门已将审计介入到学校教学科研、校办产业、招生等各个环节,开展专项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另一方面,外部评估和监控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质量和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三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这方面,借鉴海外合作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外部评估体系。例如,除了教育部对学校办学的定期评估之外,利物浦大学对西交利物浦大学所有学位专业进行五年一次的定期评估,并且每年派遣专家团赴校进行回访评估。校外评估由校外考官负责,校外考官主要由国外高校教授和国内高校教授组成,参照国内外高校考核评估质量标准,对考核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在访问的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还专门提到了建立外审制度对于大学国际化的意义。香港的大学普遍进行专业的国际评估,学校每年都会请海外各领域的知名教授来校,针对相关的几个专业进行评估。这样,既使得专业接受了评估,同时也让海外的同行了解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留学,甚至对于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都有一定的帮助。
我建议,对于“985”大学,应该以国际评估为主。想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使得我们的专业能够接受国际同行的论证。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评估,可以纳入省级统筹,让地方组织行业协会进行评估,好处是制度的评估标准更加贴近地方需求,行业协会的组织也比较容易。
教学评估应关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通过以上对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了解,我对于目前在做的国内本科教学评估也有一些思考。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方面,现在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本科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既不是用同一套指标体系去评价大学,也不是用量化的指标去考核大学,而是看大学是否遵循自己的办学定位,是否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
我认为,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应该坚持高校作为教学质量的主体。质量形成于过程,保证质量靠的是质量保证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分高校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国家的评估制度是高校外部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主要是通过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来实现。高校内部质量保证是内因,外部质量保证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质量保证的主体是高校自身,而不是政府或实施质量评估的机构。
因此,在进行本科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时,与高校日常外部评估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不是去检查高校具体的教学质量,而是看学校是否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是否在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审核评估的重点,这也是海外高校的通行做法。例如,英国的院校审核特别强调:“院校审核的整个追踪过程的目的在于,测试学校内部运行的质量保证程序,以得出学校对于质量及其标准的管理效果的总体判断。”又如,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也明确提出,进行教学质量保证工作审核,关注的焦点是“保证和改进教学质量的过程,而不是教学质量本身”。
在这方面,西交利物浦大学从师资招聘、教师培养、同行评价、学生评估、师生沟通等方面对校内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同时还依靠教学委员会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和评议;利用教学质量信息采集系统,如课程问卷调查、学年问卷调查和专业问卷调查等对教学、考核、学习等进行监控和不断改进。
最后,需要再次说明的是,我所访问的这三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更多的是借鉴英国高校的办学经验。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控制。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我只是关注到其中的一个方面。(黄达人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