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2014年11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校录取更自主 双向选择机会多

实施方案规定,2017年起,上海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等级考每门满分70分。等级考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以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6门等级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校可提出优先录取条件。

方案还规定,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等学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等学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点评】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已试点多年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迈出了从“招分”到“招生”的突破。此次改革让更多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对学生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入读高校、专业的匹配度,有助于后续的人才培养。当然,这也将“倒逼”高校对自身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作出清晰规划,否则便有找不到学生的风险。

事实上,现在很多高中不仅在拼本科率,还在拼一本率。合并一、二批次录取之后,高中比拼的根基就没有了,这对于高中回归素质教育有所促进;另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都有录取时把自己学校放进一本的愿望,有时靠的是政策而非办学质量。合并后,本科高校都在统一水平线上竞争,促使高校要关注学生,靠提升办学质量、办出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 增加职教吸引力

实施方案提出,将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和招生。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录取制度。2017年起,上海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高中生应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专科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成绩、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鼓励专科高职院校把特色专业招生和主要招生计划安排在统一高考前,作为专科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在上海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率先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的方式。

【点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将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人才,也有利于部分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高考的考试负担。与此同时,新政也有利于高中的多样发展,为有职业教育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升学路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