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高考"成绩揭晓 考生平静面对"分数条"

2007年04月29日 来源:中国江苏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备受关注的江苏省首次“小高考”——200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昨天(28日)揭晓。近50万考生和他们的家长在经过近20天的热切等待后,终于从学校领到了用A、B、C、D不同等级记分的成绩通知单。 

    考生:平静面对“分数条”

    南京九中考生毛同学:由于对以往的教材没有切身体会,对新教材的感觉是总体难度不高,但是知识面很广,需要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参加这次“小高考”,虽然有些题目还是有难度的,但我因为准备比较充分,做起题来就比较“顺手”,今天发榜看成绩还是很理想的,拿到了四门全A。

    南京十三中考生张同学:因为“小高考”在我们这届是第一次实行,没有“前车之鉴”,所以心里没底。原以为考试题目会比较简单,有点“轻敌”了,今天发榜看成绩不是很理想。不过用这种提前一年进入高考状态测试学业情况的方式很好,考得好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考得不大理想,高考时会尽量把前面的“损失”挽回来。

    南京人民中学考生陈同学:我觉得新教材以图文加模块的形式编排很新颖,对于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有好处。同时新教材虽然难度降低,但是对学生全面素质要求高了,对纠正偏科现象有作用。不过我认为只给6门全A的考生加分不是很合理,最好是拆开来,一个A一个A地加分比较公平,只要是这门学得比较好,拿到好成绩就应该给予肯定。

    家长:心情不一,说辞各异

    “考了4A,但压力没有减轻”

    金陵中学学生家长黄先生说起孩子刚刚揭晓的“小高考”成绩,露出满意的神色:儿子这次考得很理想,4门课都得了A。不过,说到后面孩子的学习压力是否会减轻些,黄先生的神情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考了4A,后面的压力并不会减轻。

    “小高考”方案一出来,黄先生就对“6A+10分”持否定态度,孩子这次虽然拿了4A,黄先生仍不改变自己的态度,认为如果真要减轻学生负担,就应该取消“6A+10分”或改为“选修课加分”。因为选修课对学生高考文、理科取向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更能反映学生的强项。比如,考理科的学生选修物理外加一门化学或生物,这两门选修课才是理科学生的“标志”,给这两门课考得特别好的学生加分,既公平又可以减轻学业水平测试的竞争,从而真正起到“减负”的效果。

    对于备受各方关注的“小高考”成绩“加密揭晓”,黄先生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起不到淡化“小高考”的效果。因为只要存在“6A+10分”,学校、考生就会去拼。事实上,学校早知道全校有多少学生拿到4A了。黄先生边说边打开南京一家著名中学的网站,该校“小高考”各项成绩统计赫然在目。黄先生表示,“加密”的做法躲躲闪闪,反而给人不阳光、不舒服的感觉。

    “只差一点点,心情比较复杂”

    赵女士的女儿在南师附中属中等生,此次4门学业水平测试都得了B。对这样的结果,赵女士虽然显得比较平静,但也流露出些许遗憾:女儿4门课的分数都只差一两分就达到A,学校老师也为女儿感到惋惜。据悉,学生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89分”现象已引起学校关注,学校后天就要开家长会,估计到时候会讲这个问题。

    赵女士坦率地告诉记者,女儿4门学业水平测试都得了B,后面两门选修课也就没必要花太大的功夫了,反正A、B、C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不能加分,干脆就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语、数、外三门课上。

    “没拿到4A,压力反而轻了”

    金中学生家长钱女士28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女儿的成绩还没有消息,估计不会是4A,否则孩子会早早报喜的。

    钱女士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女儿“小高考”的。学业水平测试刚结束,钱女士就对女儿进行“心理按摩”:考过了,就不要再想了,4A有利也有弊,如果得到了还要再拿2A,得不到两门必修课只要达到B就可以了,压力会减轻点。

    对于“6A+10分”,钱女士一直持保留态度,认为这样做只会“指挥”学校、学生去拼A,无助于学生“减负”,提升素质的初衷也未必能达到。

  中学:唱好“前奏曲”, 基础要打好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28日正式公布。从记者打听到的情况看,南京四星级高中基本上全员通过,不合格的学生微乎其微,而且都是借读生。差一点的学校,总的通过率也达到90%。“作为高考的‘前奏曲’,‘小高考’主要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因此难度要求不高,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都能拿到C,像九中此次过关率就达到99%。但是想拿到A也不是很容易,尤其是4门全A。”南京九中校长王伏才告诉记者。

    “这使我们的以后教学有了明确方向。”南京13中教导处唐主任认为。因为从备考情况看,只要平时重视,过关不难,而且得2A、3A甚至4A都有可能。另外,这次测试也提醒学生,不管哪门学科都要重视基础,同时要关注生活、关注时事,比如政治试卷中有的题目,党报党刊上报得很多了,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就能做出来。

    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公布后,各学校对待成绩的态度也不相同。有的学校尽管考得很好,但很低调,不谈具体有多少人得了4A;有的学校则报出一大组数据及与其它学校比较的情况。虽然此次分数采取“加密”的形式公布,但是分数一“张榜”,学校之间私底下还是互相打听,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名次的心理很正常,但是对待成绩学校和家长心态一定要平和。”金陵中学蒋桂林副校长认为。他反对学校之间对成绩进行攀比,“攀比对学校、对考生都有负面影响。毕竟得全A的是少数人。”

    首次学业水平测试已经过去,回过头来怎么看待它呢?南京九中的王伏才校长认为学业水平测试总体上看是很好的,因为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改革后的教材设置从过去追求“难、繁、偏”向“自主、探究、合作”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功课”以外的事情。像九中就为“减负”后的学生延请来高校专家学者,开出一系列的讲座,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精神。

    “从这次测试我们得出启示,从高一开始就要重视各门科目,基础知识要靠平时扎扎实实学习,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南京四中的王校长说。有人认为这样会增加学生负担,王校长认为,重视主要体现在向课堂要效率上,而不是一味增加学习时间,“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的精髓。”

    江苏省东台中学校长王兆平指出,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学校传承传统的因材施教理念,分类推进、分层教学。但也有不足,就是形成了“木桶效应”,比如这次考试政治难,这一门功课不行就影响了学生得4A。

    有多少学生会参加明年的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除了第一次测试没过关的,其他同学基本上都是考一次就算了。孙同学得了3个A,只有政治得了B,但他也不愿再考政治了,“即使第二次考A也不会加10分了,对录取影响也不大,不如腾出精力准备后面的5门考试。”

    在教学安排方面,各学校在学业水平测试一结束就纷纷进行调整,首先是把已考过的必修科目老师充实到高一。有的学校原来高一一个老师要教五六个班,增加人手后现在一个老师顶多教三四个班,负担大大减轻。金陵中学自然增加了明年高考科目的课时,也增加了学生自习和老师辅导的时间,一天最多上7节课,其余时间供学生自习、老师答疑。同时,该校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课程也照开。

    高校:没有数据参考,招生政策难定

    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对“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需要达到什么等级,比如说是几个A还是几个B,作具体说明。一位南京高校招生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接到不少学校、家长和考生关于这方面的询问,但我们对此也很头疼、很盲目,因为没有数据来作依据,就没有办法说明。学业水平测试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组成部分,当然要在高考录取方案中体现,要不然和以前的会考就没两样了。但如何体现很复杂,因为这需要相关的数据。但从今天公布成绩的形式来看,可谓是“模糊发榜”,无法进行统计,无从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拿到4个A还是3个B。所以我们也只好在等。

    这位负责人表示,他已经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名校近五成的考生四门全拿A,估计这些优秀考生后面两门拿A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拿到6个A就意味着高考可加10分。08年高考的总分为480分,这10分在其中所占比重相当于以前高考的16分左右,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可以使几万人的排名发生变化。据他了解,参与此次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老师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因为对考试难度进行适当控制,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如果得A的学生太少,会招来一片骂声;如果太多,那加的10分就会不值钱,也失去意义了。此外,他认为“小高考”并不能减轻学生负担。毕竟6门课门门都要过关,即使容易通过,也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加密”揭榜:淡化应试味

    和以往高考成绩揭榜不同,200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发布采用了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加密”揭榜方式。各市招办从省考试院拿到的成绩光盘被进行了加密处理,各县(市、区)只能读取,无法像往年那样通过电脑直接进行各种成绩分析,要想对地区、学校进行成绩排名,只能使用比较原始的统计方式。

    “小高考”的成绩为何要加密发布?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说,这次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公布后,省里还会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学,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新课改任务的完成,不是为了进行排名、评比。为什么要加密?过去有些学校习惯于搞传统的统计,一有好成绩就在校内外打出横幅,到处炫耀、宣传。搞加密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他说,学业水平测试虽然是高考的一个部分,但测试就是测试,是为检验教学、推动教学服务的。

    在省考试院将测试成绩下达到各市后,各县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到所在市领取成绩单的同时,各市还口头传达了省教育部门关于这次测试不公布、不统计、不攀比、不查询、不宣传的“五不”精神。向媒体和社会公布测试成绩、对考生测试成绩进行统计排名、查询外地和外校的成绩进行互相攀比皆在禁止之列。

    但事实上,测试成绩发布当天,一些名校就通过学校网站等途径公布了首次“小高考”的成绩:多少人4A,多少学科A等比例多少等等。而某县一位教育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随口就报出了相邻几个县、市得4A的考生有多少、4A率是多少。

    树欲静而风难止

    昨天(28日),全省50万考生拿到了首次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单。我们注意到,这次的发榜形式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采用了无法进行数据统计的“加密”方式,也就是说,各学校只能知道各自考生的成绩,一时很难排出自己在一个地区的位次。应该说,教育主管部门如此安排,可谓“用心良苦”,目的是淡化“小高考”成绩公布后的社会关注度。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主管部门事先三令五申“五个不”:“不统计、不公布、不攀比、不查询、不宣传”,但就在成绩正式公布的前一天,就有媒体公布了某校接近一半的考生拿到了4A。从各个渠道传到编辑部的信息也显示,学生家长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孩子的“考绩”,各所学校也在第一时间统计出了自己的“考绩”,并通过各种方式很快大致了解了自己的“排位”。一位校长直言,不是我想攀比,既然是全省统一的、和高考紧密联系的“小高考”,我就要了解学生参考的“质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安排以后的教学,而“质量”如何看,一个标准就是“排位”。另一位校长还有更“直露”的表白,上面评判我的最主要标准是高考升学率,我不能拿我的“饭碗”、学校的声誉开玩笑,所以我不得不去比一比,我不能糊里糊涂,必须知己知彼。

    看来,“小高考”成绩公布后,有些“表情”好像难以轻松下来。但是,一个更关键的事实是,尽管不公布确切的数据,但绝大部分的考生都顺利过关了。所以,有更多的校长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小高考”难度不大,导向明确,以后的教学安排有数了。很多老师也反映,已经过关但没拿到4A的学生,想参加第二次考试的很少,因为“考一门放一门”,要集中精力准备后面的考试。一位校长说得好,对于考试应该积极应对,但学习不能仅仅为了考试。“小高考”的成绩只是高考的“入场券”而已,拿到就行,学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它。

    从我省2008年高考方案出台到首次“小高考”分数公布,历时半年多。“树欲静而风难止”,要让涉及数十万个家庭、可能影响孩子前途的考试“悄悄落幕”,谈何容易;要让考绩各异的学校没有一点相应“动作”,谈何容易。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一项制度成功的标志是看它有没有顾及大部分人的利益,“小高考”是否成功,是看它有没有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否有利于培养更多髙素质的人才。从这一点来看,“小高考”还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徐勇 任松筠 陈晓春 吴红梅 蒋廷玉 庾康 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