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招第二阶段省控线8月1日公布

2006年07月28日 来源:南京晨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晨报讯 昨天是江苏高招第二阶段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第二阶段录取工作将于8月初拉开帷幕。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在普通类专二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将增加一个征求平行志愿和是否服从其他院校志愿。

  考生要对填报志愿负责 
 
  按规定,第二阶段填报志愿的时间为7月25日—27日,逾期不予补报。填报志愿的范围包括普通类第三批本科,普通类第一批高职(专科),普通类第二批高职(专科),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表示,签字确认后,由于考生填报志愿失误而对考生本人录取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各批次省控线8月1日公布

  今年本三、专一、专二省控线分别是多少?这是现在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据了解,第二阶段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在第二阶段填报志愿资格线上,根据各批次院校的招生计划数以及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志愿情况,分别划定普通类第三批本科、第一批高职(专科)、第二批高职(专科)和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的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部分高校在同批省控线上生源不足,经省招委批准后可适当顺延降分录取,其中普通类第二批高职(专科)和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的降分不得低于相应的填报志愿资格线。

  各批次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将于8月1日公布。8月3日,本科第三批院校开始录取。专一录取在8月10日—14日,16日-17日是专科第二批院校录取的时间。

  专二首次增加征求志愿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在今年二阶段录取中,有一个新变化:在普通类专二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首次增加一个征求平行志愿和是否服从其他院校志愿,未被录取的考生须在8月19日8:30—18:00自行前往市县招办指定地点填报;考生在填报普通类专科第二批平行院校志愿时,原志愿卡(表)中的“是否服从其他院校”栏不需填报。据了解,此举是为了确保普通类专二批次招生计划的完成。

  不过,高校招生人士提醒考生,虽然征求志愿增加了考生上专二的机会,但往年专二录取结束后进行的补录工作,今年将不再进行。这意味着考生落榜后将没有“补救”的机会,因此考生须珍惜机会,慎重填报第二阶段各批次志愿。

  填志愿家长更理性考生更自主

  昨天下午,高招第二阶段填报志愿尘埃落定。3天的填报时间里,记者在采访中充分感受到今年填志愿的“新风气”:家长更加理性,考生更加自主。咨询问题家长更“内行“

  去年江苏首次实行平行志愿,对这项新政策,虽然有关部门已反复宣传解读过,很多家长还是不甚了解。在填报志愿时,仍抱着过去“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老观念,白白浪费了平行志愿提供的大好机会。

  在今年的各场咨询会上,这种现象则很少见。“我这个分,什么放在A志愿冲比较好,什么放在C志愿保底比较好?”从家长提出的问题来看,已经很“内行”了。不少家长表示,就平行志愿的问题,他们已详细咨询过中学老师和高校招生人士,先把政策吃透,再填志愿。据了解,“只招A志愿”这种骗人的话,去年唬倒了众多家长,今年上当的人大大减少了。选专业家长“退居二线”

  家长“包办代替”是历年来考生填志愿最常见的现象。而今年,这种风气大有转变之势,大多数父母更加尊重孩子的意见,表示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

  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考生及其家长,有15位考生表示自己心里已有理想的专业。傅同学说,她对经济比较感兴趣,所以第一专业要填会计学,父母表示只要她喜欢就行。一位专门从扬州赶来南京参加咨询会的王同学说,她对新闻比较感兴趣,所以想填新闻类的专业,但父母希望她能选择电力方面的专业。说到冲突,王同学的父母表示,最后肯定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要是不喜欢,学了也不高兴。还有不少家长表示,填报志愿不管是专业还是学校,都听孩子的,做家长的不会干预。一位带堂弟参加咨询会的陈小姐说,她当年就是由于父母太“专制”,使她被迫放弃了钟爱的艺术而选择了环境类专业,结果学得一点都不开心。陈小姐表示,这次一定不会让堂弟重蹈自己的覆辙了,会充分尊重他的选择。上专一还是本三各有主张

  上专一还是本三,这是往年二阶段填志愿中最困扰家长的问题。而今年,在这两者的抉择中,考生、家长们则显得更加果断。

  从今年家长们咨询的情况看,在上民本还是专一上,绝大多数立场都很鲜明,左顾右盼、无所适从的少了。在选择民本的家长中,普遍存在一个观念:虽然收费略高一些,但毕竟在学历层次上上了一个台阶,有利于今后考研、考公务员等。高校招生人士也普遍认为,从今年的行情看,民本的社会认同度更高,分数线也会上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选择专一的人也是义无反顾。“现在拿着公办本科的文凭都难找工作,何况民办的?”不少倾向高职的家长“固执”地认为,民校文凭不够硬,招生量又这么大,更难找工作。相对而言,到高职学个一技之长,对今后就业更有帮助。据南京几家高职院校招生负责人介绍,报考专一的人一般都是高职的“铁杆追随者”。实习生周静记者王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