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湖南实施高考“平行志愿”五年调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湖南实施高考“平行志愿”五年调查
教育部提出,08年高考将推广“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然而除了北京、上海积极响应外,很多省份步伐谨慎。其实,“平行志愿”这种录取方式在湖南已经实行5年,并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平行志愿”,不少地区有很多担心和顾虑,甚至一些高校反对这种录取方式。记者连日在湖南省对这项实施5年的改革展开调查。
起步:从“平等”到“平行”
“平行志愿”大大提高录取率
从2002年开始,湖南高考实行“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改革,当年在第二批次的录取中试行,2003年全面推开。08年已迎来第六个年头。
当年是怎样开始这项改革的?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处处长刘国清说,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探出的路。传统的录取方式下,考生填报的志愿每批次基本上只有一个志愿有效,学生压力很大,出现很多高分滑档的现象;也容易出现冷热不均现象,有的学校扎堆,有的学校断档,很多到湖南招生的高校都不满意。
探索中考虑过的方法很多,比如填志愿的时机,就有考前填、考后估分填、出分后填等多种,但都不能解决问题。仅一个志愿有效,留给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机会都很少。于是有人提出,设置多个“平等”志愿,每个志愿都有效,按照分数优先的规则投档,这就产生了“平行志愿”的做法。
“平行志愿”在录取前,分科类将考生按分数排名(总分相同的比较语、数、英成绩排队),再看学生志愿,按分数线高低依次投档。“以前的录取方式是志愿顺序决定录取结果,现在的方式是分数高低决定录取结果,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的两种志愿设计模式!”刘国清说。
“平行志愿”使考生的出档机会增多,志愿的命中率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考生的直接志愿满足率。去年湖南第一批文理科首次投档,按计划和投档比例应投24741人,实际出档23172人,出档率达93.7%。
湖南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还分析,去年一、二批录取过程中,排序第二至第五的志愿共录取30069人,占录取总数的43.7%,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因为志愿结构的调整而获得了投档录取的机会!
配套:多次征求志愿
降低风险避免考生滑档
当然,“平行志愿”只是一种录取方式,不是解决录取问题的万能药。湖南多年推行“平行志愿”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在每批次中都设置平行志愿,只是改革的核心一步。同时,他们实行多次征求志愿的办法。即在考生第一次填报的学校志愿中不再设二、三志愿和学校服从志愿,而改为每批次录退完成后,对按志愿录不满额的院校,全省在统一的时间内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再次向上线却未被录取的考生征求志愿(再设三个并列志愿,并设学校服从志愿)。
“平行志愿”能降低学生投档风险,并没消除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在于考生投档后,因种种原因被学校退档,这些被退档的考生不能再投到他所填报的其他志愿,只能落到征求志愿。不过,这种风险目前正在逐年减小。湖南地质中学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几年一些重点大学录取中,由于生源稳定且质量颇高,都主动降低了投档比例,一般是需要多少投多少。但一些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有特别专业要求(比如健康状况等)的学校,投档时有1∶1.1甚至1∶1.2的差额。
为此,湖南省采取了信息公开透明的方式,增加考生报考志愿的准确度。湖南教育部门每年将近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分段情况等都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审慎填志愿。
为减少考生落选,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还积极主动加强与高校协调,要求高校尽可能降低投档比例。近几年,北大、清华等名校几乎都按要求将所投考生全部录取,省内高校投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1.1以内,许多外省高校对已投的、超过原计划数的考生,通常通过追加计划方式予以解决,尽可能做到不退考生。
通过这些配套措施,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湖南去年高考第一批录取中,经过三个平行志愿,一次出档率达到了93%,剩下7%的考生,再经过三个平行的征求志愿的“消化”,真正用得上服从调配志愿的仅有0.27%。所以这种录取方式下,真正分数够而落选的考生非常少。
前景:状态稳定可持续
高校录取生源整体质量提升
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一般普通高校对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心存忧虑。重点高校通过“平行志愿”更能录取到分数高的学生,而一般高校,本来可以“捡漏”录取到滑档的高分考生,新的录取方式下可能没这种机会了。
刘国清说,在2003年湖南刚开始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时,存在这种担忧的高校也不少。特别是许多二、三类的普通高校认为,只有少数名牌高校才能从中受益,担心降低自己学校的生源质量。
为此,湖南省教育部门也做了大量解释、宣传工作。他们抽调专人,分赴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全国高校重镇,召开高校负责人座谈会,介绍“平行志愿”改革的意义、作用等。后来这一做法还一直坚持了下来。
后来,有这种担忧的高校减少,甚至消失了。最关键的是,他们看到了这种录取方式给他们带来的实效。侥幸“捡漏”对一些普通高校虽可以装点门面,但害处也不少,一方面高分学生常常不报到,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再者以往学校生源质量差别较大,不利于安排教学。而新的录取方式下,起作用的志愿增加了3到5倍,考生受益的同时,高校的录取机会也相应增加,避免再出现断档情况。高校也不需要一再降分补录,使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大大提高,虽然再不能“捡漏”侥幸得到高分考生,但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提升了。(羊城晚报)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4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