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3年后自主命题 省教育厅长谈秋季高中课改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突出亮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最关键词———课程模块、选课、学分、走班
·最深的改变———高中毕业需修满144学分
·最大的悬念———三年后的高考将不再用全国命题
课改日程表
2001年秋季,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9月,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进行实验。截止到2007年秋季,全国共有包括我省在内的15个省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我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启动系统准备阶段。
课改的特点和重点
这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则主要是增加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本次课改涉及课程领域的所有工作,包括课程结构、目标、内容、评价等诸多方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构建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模块选课学分走班
学习领域、学科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模块是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模块设置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选修就是提供多样课程,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选修I由国家提供课程标准和教材,选修II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
学分问题是由选修课带来的,对学生的学业实行学分管理。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学分。在三年内至少获得144学分,必修学分不低于116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I不低于22学分,选修II不低于6学分。
关于走班,这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由选修决定的。国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同一模块的学生组成新的教学班,学生将在教学班和行政班之间不断走动,传统的以行政班进行班级管理的形式必然要有所改变。
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教学行为的几大转变,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及由重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转变。
综合评价和高考挂钩
未来对学生的评价将采取以模块考试、学业评价、基本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考核,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评价的结果将以适当的形式与高考录取挂钩,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这个问题还在研究,新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三年后,国家将把高考命题权交给省里。我们的想法是,考试方向还将按照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四类进行。考试内容以必修课为主,同时选考选修模块,试卷采用长卷选题的方式。高考将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还要导向课程方案的落实,与课程方案全面对接,一些具体的办法有待方案出台后再向社会公布。(张永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