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内地校友聚首北京庆祝建校75周年
2012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2月25日电 25日,香港理工大学近三百余位内地校友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香港理工大学建校75周年暨京津校友及学员联欢晚宴”,多位理工大学的合作伙伴也出席了此次盛会。
典礼开始前,大会播放了一段录像,与会嘉宾一起重温该校的光辉历程及骄人成就。该校自1937年建校以来,已有75年历史,1997年,该校率先在杭州成立培训中心,其后在深圳、西安等地成立中心。理工大学在内地开办18项学士及以上程度,均获国家教育部认可,数目居香港及海外之冠,至今已毕业的内地学员超过6000人。
香港理工大学秉承“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校训及“凝聚智慧 实践创意”的精神,致力把教育及科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大力推动香港、内地及世界的发展。
据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学院发展及合作)兼75周年校庆活动筹备委员会执行主席阮曾媛琪教授介绍,以“凝聚智慧 创建未来”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共分为三个范畴,分别是传承知识、创新科技与服务社会。
在“传承知识”方面,理工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系主任黄旭介绍,他很高兴看到学员能够学以致用,他们把课程所学应用到企业管理及政策制订上,实现了低成本高效营运。有已毕业的学员更出版专著,分享毕业案例在其企业或行业的实践成效,是知识转移的最佳实例。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兼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主任古学斌博士强调该课程采用“对培训者进行培训”的方式,希望学员完成课程后,能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他以云南农村的研究与实践基地为例,阐述如何建立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以促进农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内地的社会工作与教育的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一向重视“创新科技”,除服务香港社会外,还积极与内地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理大每年进行的应用研究计划超过2000项,其中约300项与内地院校共同推行,不少项目更屡获国家及国际奖项。理大参与的项目包括监测横跨长江的苏通大桥、广州塔、深圳交易所等大型建筑结构安全、以及国家航天及探月工程等。
理大师生“服务社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2008年四川地震后,理大已进驻该地,并协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其中获得香港赛马会捐款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理大与四川大学成立全国首间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此外,理工大学还获得香港教育局配对资金资助,用于安排本科生前赴内地乡村服务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配合香港四年制本科课程的推行,理大把“服务学习”纳入课程的学分必修科,以鼓励所有学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阮曾媛琪还介绍了该校校庆活动的相关安排,其中包括首届“内地课程毕业生卓越成就奖”和“2012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与此同时,阮曾媛琪还表示,希望通过这两项大型活动,表扬理大的优秀人才及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事迹,借此鼓励更多社会贤达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理工大学特设75周年校庆网页,有关活动资讯及详情,可以浏览其官方网页。
校方解读励学利民 阐释如何化解两地差异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阮曾媛琪向内地媒体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理念。谈及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在她看来,香港理工大学是注重是把知识为社会服务, “大学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谈及内地学生的适应问题,阮曾媛琪承认内地与香港是有不同的背景,所以很自然有互相的、理解上的不同,但在她看来,如果沟通的比较好、多交流的机会,很多东西都可以慢慢解决。
她并以自己1988年开始与内地合作的经历介绍说,其实很多时候因为大家不理解,(而当)大家理解的时候其实很多很多问题都能解决,大家的目标都是相同,都是为国家、为社会多做点事。
谈及具体做法上,她介绍说,至少在我们学生群体里可以先做些事情,比如怎么帮香港的学生多了解内地的社会,和内地的学生也有很多交流机会,比方在香港理工大学,很多内地学生、香港学生以及外国学生都是一同学习,在同一个宿舍,而且很多活动都是一同,这就应该融合的比较好。
她表示,我们希望香港的学生,能够对内地能够多理解,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尽量有机会来内地学习。我们在内地有很多的基地,我们都会计划一些项目让学生可以来学习、可以来交流,另外也可以做一些社会服务,借着这个过程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很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同样,我们也希望内地学生也多一点机会来香港交流,而今年香港理工大学也有很多的农村体验计划,让香港理大的学生来内地做社会服务。
在阮曾媛琪看来,最重要的是在课程里也希望学生双方的理解能够增加,理工大的在香港与内地学生的融合上也正在做很多工作。据其介绍,该校今年已经成立一个“非本地生办公室”,有专人做辅导,有专人帮他们,入学时候和在学时候,学习过程或是个人的心理辅导或是就业问题,有一个专门的辅导处。
阮曾媛琪也介绍到,在社会服务方面,理大生也有一个内地体验计划,让学生赴内地农村服务学习,透过交流考察、社会调研、实践服务等行动研究,加深港生对农村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新公益精神。
典礼开始前,大会播放了一段录像,与会嘉宾一起重温该校的光辉历程及骄人成就。该校自1937年建校以来,已有75年历史,1997年,该校率先在杭州成立培训中心,其后在深圳、西安等地成立中心。理工大学在内地开办18项学士及以上程度,均获国家教育部认可,数目居香港及海外之冠,至今已毕业的内地学员超过6000人。
香港理工大学秉承“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校训及“凝聚智慧 实践创意”的精神,致力把教育及科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大力推动香港、内地及世界的发展。
据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学院发展及合作)兼75周年校庆活动筹备委员会执行主席阮曾媛琪教授介绍,以“凝聚智慧 创建未来”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共分为三个范畴,分别是传承知识、创新科技与服务社会。
在“传承知识”方面,理工大学管理及市场学系系主任黄旭介绍,他很高兴看到学员能够学以致用,他们把课程所学应用到企业管理及政策制订上,实现了低成本高效营运。有已毕业的学员更出版专著,分享毕业案例在其企业或行业的实践成效,是知识转移的最佳实例。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兼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主任古学斌博士强调该课程采用“对培训者进行培训”的方式,希望学员完成课程后,能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他以云南农村的研究与实践基地为例,阐述如何建立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农村社会工作模式,以促进农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内地的社会工作与教育的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一向重视“创新科技”,除服务香港社会外,还积极与内地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理大每年进行的应用研究计划超过2000项,其中约300项与内地院校共同推行,不少项目更屡获国家及国际奖项。理大参与的项目包括监测横跨长江的苏通大桥、广州塔、深圳交易所等大型建筑结构安全、以及国家航天及探月工程等。
理大师生“服务社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2008年四川地震后,理大已进驻该地,并协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其中获得香港赛马会捐款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理大与四川大学成立全国首间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此外,理工大学还获得香港教育局配对资金资助,用于安排本科生前赴内地乡村服务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配合香港四年制本科课程的推行,理大把“服务学习”纳入课程的学分必修科,以鼓励所有学生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阮曾媛琪还介绍了该校校庆活动的相关安排,其中包括首届“内地课程毕业生卓越成就奖”和“2012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与此同时,阮曾媛琪还表示,希望通过这两项大型活动,表扬理大的优秀人才及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事迹,借此鼓励更多社会贤达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理工大学特设75周年校庆网页,有关活动资讯及详情,可以浏览其官方网页。
校方解读励学利民 阐释如何化解两地差异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阮曾媛琪向内地媒体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理念。谈及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在她看来,香港理工大学是注重是把知识为社会服务, “大学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谈及内地学生的适应问题,阮曾媛琪承认内地与香港是有不同的背景,所以很自然有互相的、理解上的不同,但在她看来,如果沟通的比较好、多交流的机会,很多东西都可以慢慢解决。
她并以自己1988年开始与内地合作的经历介绍说,其实很多时候因为大家不理解,(而当)大家理解的时候其实很多很多问题都能解决,大家的目标都是相同,都是为国家、为社会多做点事。
谈及具体做法上,她介绍说,至少在我们学生群体里可以先做些事情,比如怎么帮香港的学生多了解内地的社会,和内地的学生也有很多交流机会,比方在香港理工大学,很多内地学生、香港学生以及外国学生都是一同学习,在同一个宿舍,而且很多活动都是一同,这就应该融合的比较好。
她表示,我们希望香港的学生,能够对内地能够多理解,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尽量有机会来内地学习。我们在内地有很多的基地,我们都会计划一些项目让学生可以来学习、可以来交流,另外也可以做一些社会服务,借着这个过程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很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同样,我们也希望内地学生也多一点机会来香港交流,而今年香港理工大学也有很多的农村体验计划,让香港理大的学生来内地做社会服务。
在阮曾媛琪看来,最重要的是在课程里也希望学生双方的理解能够增加,理工大的在香港与内地学生的融合上也正在做很多工作。据其介绍,该校今年已经成立一个“非本地生办公室”,有专人做辅导,有专人帮他们,入学时候和在学时候,学习过程或是个人的心理辅导或是就业问题,有一个专门的辅导处。
阮曾媛琪也介绍到,在社会服务方面,理大生也有一个内地体验计划,让学生赴内地农村服务学习,透过交流考察、社会调研、实践服务等行动研究,加深港生对农村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新公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