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内地毕业生就业调查

2009年05月26日 来源:新民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 专业VS学校

  冯同学: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学士,香港某高校金融学硕士,现在港就业于一家中型投资银行

  陈同学:浙江大学法律学学士,香港某高校法律学硕士,现回沪就业于某大型法律事务所

  冯同学到香港攻读金融学硕士,是因为从香港回归开始就有交大的学长陆续赴港读书就业的先例。

  当初,有若干个留学方向供选择,但想到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又有丰厚的奖学金支持,就毅然在硕士课程的录取通知书上签下了大名。

  原来以为,香港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从业者最向往的地方,学金融的去香港,明摆着就是去淘金的,来了才知道,“期望值有些高了”。最终的毕业走向也证实了小冯原先的料想,同班20个内地同学,只留下了6个,其余同学大多回大陆寻求发展。

  “因为我们不如本地学生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很多本事要从头学起。人脉、资源、实习经历,要什么没什么,就业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过万幸 的是,我学的是金融学。如果要我列举三个拿到工作签证的关键要素,我会说,专业、专业还是专业。在香港,雇主不问英雄出处,哪所高校毕业不是特别强调,但 对于雇员的专业擅长和综合素质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据小冯介绍,比如北大清华毕业过来的计算机学生,个个天赋过人,也很刻苦,而他们居然留不下来!因为IT行当在香港距离快速发展还需要时间, 从业人员被看作“灰领”,人才缺口不大。“只能说他们来此学到了东西,可对于就业,却不是那么合乎时宜。但回到内地,马上都成了猎头公司的目标,个个都是 行业精英。”

  学法律的陈同学赞同这个观点。年少气盛的他立志投身香港的法律事务所当律师,但他在内地大学本科修习的是大陆法律,而事务所的规矩的是非本地毕业的本科生不要。这个致命伤让他不得不和原来的期望绝缘。

  于是小陈带着些许沮丧,告别香港,回到内地工作。出乎意料,他被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录用,且因为有香港的求学背景和语言上的优势,立马受到重用,做公司融资顾问,策划在港上市之类的大型业务。回想起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谈起这段稍显曲折的经历,小陈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心理落差,他打趣道:“现在我有很大的学历背景优势,至少翻起香港的法律文书会更快吧。在港两年的硕士学习绝对值得。”

  香港本地事务所的大宗业务七成以上都是来自内地的,小陈经常被派往香港出差,求学的经历让原先单一的舞台成为两点互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好机 会。而同读法律后留港就业的几位同学,只是在小型律师事务所里当助理,做零碎的民事业务。看到小陈的机遇,他们现在也在考虑回内地寻觅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