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贸职技学院走“与时间赛跑”的创新之路

2011年11月22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才强校,凝聚创新发展之核

  “当初,让我心动的不是40多万元安家费,而是学校的‘人才使用观’。学校引进我,不是摆样子、装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能者上’!”陈堂敏教授一语道破了这些被“破格”引进的“外来户”们心声。2006年10月,引进不到3个月,陈堂敏就被破格任命为经贸学院机电系副主任,还被学校推荐并获评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

  合并建院后,面对“只有两名硕士,整个学院里没有教授”的师资状况,新任领导班子认为,在升格较晚的不利局面下,要想使学校焕发生命力,关键还在于人才引进和培育。

  2004年以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实施“双师素质建设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建设项目。专业教师实行“访问工程师”和“项目工程师”制度,除每年派20多名教师用半年时间专门下企业挂职顶岗外,还利用假期,深入到专业对应的企业、行业一线,以技术指导、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或产品开发。

  工商融合,育“多栖生存”人才

  日前,经贸学院的课题《“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专家认为,该校以“工商融和”为特色,将其融于专业、融入课程、融进课堂,为区域人才培养模式梳理出一种独特、新鲜的案例和经验。

  在经贸学院校园,一排楼宇相连、颜色鲜艳的现代建筑引起了记者注意。陆建洪说,这是学校的实训场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流通技术以及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旅游与会展两个省级实训基地。此外学校正与苏州物流商会、企业合建“现代物流学院”,与苏州市商务局、苏州市金枫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企业四方共建苏州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文化环境,让经贸学院的学生德才兼备。近3年来,学校总计获得省级以上大赛大奖30多项,毕业生每年就业率达99%以上。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