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交通类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专业布局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并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要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定期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交通类高职院校承担着服务交通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此类院校在进行专业调整时,除了要充分考虑对接产业这一因素外,还要考虑与区域、与行业同类院校的协同发展。

根据社会需求与学校自身优势设置专业,努力打造精品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学校的支柱和窗口,可以保证教学的稳定性,并为学校创造品牌效应。学校要在吻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优势如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办好自己的精品特色专业,使其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办好特色专业,也能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从而避免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示范点,师资力量精干,毕业生技能过硬,已经成为其精品专业;汽车应用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实训条件优良,师资队伍动手能力强,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同样也成为其精品专业。

针对地区支柱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特点设置专业,紧贴地区人才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本着贴近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对人才类别、数量和质量的具体要求进行专业设置,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多样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办好一批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即学校的成熟专业。根据甘肃地区目前的产业布局,甘肃交通职院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连锁经营管理、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新专业,从而满足甘肃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企业运营团队与学院教学团队合二为一,关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适度超前设置新专业。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根据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适时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在设置新专业时,不但要考虑当前的市场需求,更应考虑若干年后的市场需求。作为人才市场中的买方,企业界人士或行业协会人士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规格最为熟悉,学校可以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及时掌握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高职院校设置新专业时,需对行业未来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预测,同时要考虑到新专业建设的周期性,只有这样才能开设有活力的新专业,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国家确定的信息消费的支柱产业地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甘肃交通职院近三年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通信技术等专业。

加强实训配套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拓宽专业设置的基础。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设备先进的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拓宽思路,积极寻求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先进实验设备培养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甘肃交通职院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航空服务等专业实训资源上已经与企业实现共享。此外,努力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训水平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可从企业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从事教学工作,重点指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同时,支持专业教师脱产培训、进修、寒暑假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使专业教师能真正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前沿信息动态,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技能型人才能力的要求。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增强规范性和科学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设置的专项研究,并组织专家对其所开设的专业进行检查与评估,从而增强专业设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重点督查专业设置是否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是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作者: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