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异地高考仅限高职 有限政策短期受益者少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庆长假前夕,北京市教育部门公布了《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4年起,随迁子女可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对于这项有限放开的政策,各方评价不一。一批多年期盼孩子能够在京参加高考的非京籍人士更是失望,因为他们一直在争取孩子能够获得在京参加高考并录取的机会,而不是“异地高职”。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越来越清晰,读高职院校也从过去考不上普通高校之后的无奈选择,成为一些人的主动选择。目前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分为高职自主招生、高中会考统招和高职单独招生三种形式。这些都是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并行的。
不过,主动选择与被迫选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北京市从2014年逐步放开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显然是第二种,非京籍学生获得了不能以自己本身特点选择受何种高等教育的机会的“不平等权利”。
即使是有限政策,也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在京参加高职的学生父母有北京市的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已满6年(不含补缴)的,这些要求对于很多体力劳动者,恐怕是难以达到的。
诚然,高考改革复杂,多年形成的以区域划分的高考录取指标分配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经济发达的特殊地区,城市原住民与新市民之间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平诉求一直有冲突有矛盾。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3月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异地高考是有条件的,除了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外,还对家长和孩子有一定条件要求,家长要在当地有工作。涉及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城市可能难度稍微大一些。”
目前,全国29个省市相继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其中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20多个省份的异地高考条件,大都只强调高中三年连续学籍,而江西门槛最低,要求在江西一年高中以上学习并取得学籍者即可参加高考。
北京因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人口过度集中,显然是改革难度最大的城市。
客观来讲,绝大多数在京读书的非京籍少年,在读到初中的时候,都会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这个时候,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也会动员他们提前作决定,因为户籍不在北京,无法报名参加中考,这样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到家乡。
少数坚持在北京读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其家长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有的家长在大约10年前拿到这个被称为北京“绿卡”的资格后,就一直对孩子能在北京高考抱有希望。因此,在今后1~3年内,符合并要求在北京参加高考的非京籍学生会是很小的人群。大部分已经在初中阶段就离开父母被迫返乡,他们中的一些孩子出生地也许就是北京。
高考报名在即,这项政策在2014年将有多少人受益,还是未知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不会太多。用“异地高职”开放来敷衍整个异地高考改革,这种改革思路不能说是积极正确的。北京市教委也提及,这将是过渡性政策。但凡过渡,都应该有时间节点,有进展安排,如果没有承诺和计划,过渡期很容易变成遥遥无期。
当然治病要治本,异地高考绝不仅是在什么地方考试的问题,其背后是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考试制度、高考录取方式相关,如果高考改革能够同步进行,北京异地高考改革的难度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